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市政工程论文--排水工程(沟渠工程、下水道工程)论文

商丘归德古城洪涝适应性景观研究

致谢第4-8页
摘要第8-9页
1 绪论第9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城市快速发展导致内涝问题凸显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古城排水系统精密内涝甚少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城市排水调蓄反思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对象第10页
    1.3 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黄泛平原城市特色研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黄泛平原城市洪涝适应性景观研究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归德古城营建研究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归德古城保护研究第11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文献研究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实地调研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比较研究法第12页
    1.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6 技术路线第13-14页
2 相关理论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2.1 “天人合一”思想第14页
    2.2 海绵城市概念第14页
    2.3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第14-15页
    2.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5页
    2.5 河流廊道概念第15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15-16页
3 黄河历史变迁与黄泛平原古城洪涝适应性景观第16-27页
    3.1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第16页
    3.2 黄河河道变迁对下游地理与水系空间的影响第16-22页
    3.3 黄泛平原城市洪涝适应性景观简述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城堤、城湖与城墙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排水管网、水门与涵洞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城湖与坑塘第25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25-27页
4 归德古城洪涝适应性景观模式研究与分析第27-51页
    4.1 商丘古城历史沿革与空间演化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商丘古城历史沿革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商丘古城空间结构演化第28-31页
    4.2 归德古城洪涝适应性景观模式的构成第3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择高建城影响密集排水管网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城墙与水门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河堤、堤河、引河与自然河流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坑塘与护城湖第40-42页
    4.3 归德古城洪涝适应性景观形成因素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黄河改道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气候变迁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城市小盆地第46-47页
    4.4 归德古城洪涝适应性景观功能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防洪、排涝与调蓄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方便生产生活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防御敌患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调节小气候第48页
    4.5 归德古城洪涝适应性景观模式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优点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不足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对当下城市建设的意义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局限性第49-50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5 归德古城洪涝适应性景观经验启示与拓展第51-67页
    5.1 古城基础设施规划理念的传承第52页
    5.2 城市水系景观历史内涵的挖掘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归德古城水系景观对城市水文化构建的意义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商丘城市水系景观的历史内涵的挖掘第53-54页
    5.3 可持续城市水系的发展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城市水循环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城市发展对水系的多重要求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恢复河流连续性与生态性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加强城市湿地系统的维护第60-61页
    5.4 可持续的城市调蓄空间的建立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原生调蓄空间的恢复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城市潜在调蓄空间的挖掘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排水调蓄系统关系的协调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基于调蓄空间拓展的商丘市香君西路西段街道景观改造第64-66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66-67页
6 结论与讨论第67-68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67页
    6.2 讨论第67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1页
ABSTRACT第71-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搜索引擎市场发展趋势与策略研究
下一篇: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