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9页 |
| ·光纤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| 第9-11页 |
| ·腐蚀法 | 第9-10页 |
| ·抛磨法 | 第10页 |
| ·熔融拉锥法 | 第10-11页 |
| ·熔锥型光纤耦合器的加热方法 | 第11-14页 |
| ·可燃气体加热法 | 第12页 |
| ·激光加热法 | 第12-13页 |
| ·电阻丝加热法 | 第13页 |
| ·高频电感加热法 | 第13-14页 |
| ·熔融拉锥系统简介 | 第14-17页 |
| ·CW200-B熔融拉锥机系统 | 第14-15页 |
| ·熔锥型光纤耦合器的制备流程 | 第15-16页 |
| ·倒立烧嘴的加热装置 | 第16-17页 |
| ·熔锥型光纤耦合器的参数 | 第17-18页 |
| ·本文研究背景 | 第18-19页 |
| 2 熔锥型光纤耦合器的相关理论 | 第19-28页 |
| ·工作原理 | 第19-21页 |
| ·光纤半径变化模型 | 第21-25页 |
| ·e指数型 | 第21-22页 |
| ·抛物线型 | 第22-23页 |
| ·引入退缩因子和有效熔融区长度 | 第23-25页 |
| ·两种熔融模式 | 第25-26页 |
| ·弱熔模式 | 第25-26页 |
| ·强熔模式 | 第26页 |
| ·熔融度D | 第26-28页 |
| 3 熔锥系统中氢气加热源的表征 | 第28-40页 |
| ·氢气加热源的温度场分布 | 第28-32页 |
| ·K型热电偶 | 第28-29页 |
| ·轴向(Z轴正向)温度分布 | 第29-30页 |
| ·横向(X轴)温度分布 | 第30-32页 |
| ·氢气加热源的有效工作范围 | 第32-38页 |
| ·BX51M金相显微镜 | 第32-33页 |
| ·实验内容及方法 | 第33-35页 |
| ·有效工作范围结果 | 第35-38页 |
| ·有效工作范围与轴向温度(Z轴正向)分布的关系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4 氢气加热源与光纤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| 第40-54页 |
| ·有效加热宽度W | 第40-43页 |
| ·实验内容及方法 | 第40-41页 |
| ·有效加热宽度的结果及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W与横向温度(X轴)分布的关系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熔融度D | 第43-54页 |
| ·实验内容及方法 | 第43-46页 |
| ·分路器的熔融度结果及分析 | 第46-50页 |
| ·WDM的熔融度结果及分析 | 第50-54页 |
| 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58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