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绪论 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一 《长江文艺》发展史:期刊的创刊、停刊和复刊 | 第11-18页 |
(一) 《长江文艺》的创刊 | 第11-14页 |
(二) 《长江文艺》的停刊及复刊 | 第14-18页 |
二 《长江文艺》的机构变迁 | 第18-24页 |
(一) 《长江文艺》主管及主办单位的沿革 | 第18-20页 |
(二) 1950年:从编委制到主编制 | 第20-21页 |
(三) 1994年:长江文艺杂志社和董事会的成立 | 第21-24页 |
三 《长江文艺》的征稿制度 | 第24-34页 |
(一) 征稿题材 | 第24-28页 |
1、十七年:群众文艺创作的兴盛:工业文学、农业文学的繁荣 | 第24-25页 |
2、新时期:《长江文艺》纯文艺的坚守 | 第25-28页 |
(二) 征稿方式 | 第28-34页 |
1、《长江文艺》通讯员运动 | 第28-31页 |
2、1979年——1994年:老凤与新雏 | 第31-34页 |
四 《长江文艺》的评价制度 | 第34-42页 |
(一) “百家争鸣”:《长江文艺》五十、六十年代的文学批评 | 第34-39页 |
1、《长江文艺》对胡适和“胡风集团”的批判 | 第34-35页 |
2、由苗延秀对《长江文艺》的批评引发的大讨论:批评、反批评与自我批评 | 第35-37页 |
3、由“文学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”的讨论所引发对于黑丁、胡青坡等人的批判 | 第37-39页 |
(二) 文学评奖:新时期文学的评价方式 | 第39-42页 |
五 《长江文艺》的地方性与局限性 | 第42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附录1 新版《长江文艺》封面及目录 | 第46-47页 |
附录2 《长江文艺》年表 | 第4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