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公安工作论文--治安工作论文--户籍管理论文

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

内容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一、 引言第9-14页
 (一) 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1. 理论意义第9-10页
  2. 现实意义第10页
 (二) 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0-14页
  1. 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第10-12页
  2. 国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2-14页
二、 户籍制度理论框架第14-21页
 (一) 人口迁移理论第14-16页
  1.蒂伯特用脚投票理论第14-15页
  2.用脚投票理论模型设计第15-16页
  3.用脚投票理论在中国的实际表现第16页
 (二) 户籍制度的屏风效应第16-18页
  1.屏风效应的正面效应第16-17页
  2.屏风效应的负面效应第17-18页
 (三) 户籍制度改革的成本收益第18-21页
  1.户籍改革的成本第18-19页
  2.户籍改革的收益第19-21页
三、 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发展及其弊端第21-28页
 (一) 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概念及分类第21-23页
  1.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概念第21页
  2.当代中国户籍的分类第21-22页
  3.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背景第22页
  4.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起因第22-23页
 (二) 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阶段第23-25页
  1.自由迁徙户籍时期(1949 年---1957 年)第23页
  2.严格控制户籍时期(1958 年---1984 年)第23-24页
  3.户籍适度管控时期(1984 年---至今)第24-25页
 (三) 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弊端第25-28页
  1. 户籍制度造成公民权现实不平等第25-26页
  2. 户籍制度影响农业发展第26页
  3. 户籍制度使得户口登记管理工作失真第26页
  4. 户籍制度限制人力资源流动和阻隔外来人口融入当地社会第26-27页
  5. 户籍制度减缓城市化进程及延迟产业升级第27-28页
  6. 户籍制度引发寻租腐败现象第28页
四、 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困境和阻力第28-37页
 (一) 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困境第28-33页
  1. 农民进城自身困难第28-29页
  2. 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受到严峻考验第29-30页
  3. 城市容易形成贫民窟和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第30-32页
  4. 中小城市人才分布不平衡第32页
  5. 地区差距拉大第32-33页
 (二) 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阻力第33-37页
  1.稳固农业基础地位需要保留一定的农村人口第33页
  2. 政府财政赤字面临过大风险第33-34页
  3. 城市市民利益与新进外来人员利益诉求的矛盾第34-35页
  4. 大都市人口控制难度加大第35-37页
五、 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力和原则第37-44页
 (一) 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力第37-40页
  1. 城市化快速推进第37-38页
  2. 城市老龄化危机加剧第38页
  3. 城市拉力作用增强第38-39页
  4. 农村推力作用猛增第39-40页
 (二) 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则第40-44页
  1. 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原则第40页
  2. 综合统一协调配套原则第40-41页
  3. 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原则第41-42页
  4.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原则第42页
  5. 局部服从整体利益原则第42-43页
  6. 城乡统筹规划共享原则第43页
  7. 政府市场作用结合原则第43-44页
  8. 政策推动尊重自愿原则第44页
六、 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对策第44-50页
 (一) 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宏观政策第44-47页
  1. 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,进行准入制度分级建设第44-45页
  2. 统筹全局实施户籍改革,保留户籍统计功能第45-46页
  3. 高门槛、一步到位为主向适度门槛、逐步获得户口为主转变第46-47页
 (二) 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微观政策第47-50页
  1. 实行一元户籍登记,推行居住证制度第47-48页
  2. 户改首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,并引导其到中小城市安家落户第48页
  3. 地级以上城市可适当放宽户籍准入限制第48-50页
七、 结论及展望第50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5页
致谢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限制财产权侦查措施研究--以查询、冻结为视角
下一篇:重大群体性事件暴力阻断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