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目录 | 第6-7页 |
| 绪论 | 第7-9页 |
| 一 儒学价值观的影响 | 第9-17页 |
| (一) 孝仁忠义思想的影响 | 第9-11页 |
| (二) “名节”观念的强化 | 第11-13页 |
| (三) 其它儒家思想的体现 | 第13-17页 |
| 二 佛教故事与小说母题 | 第17-23页 |
| (一) “生命树”故事类型 | 第17-19页 |
| (二) “逐兔见宝”故事类型 | 第19-20页 |
| (三) “因果报应”故事类型 | 第20-23页 |
| 三 道教文化的影响 | 第23-29页 |
| (一) “生命一体化”思想的体现 | 第23-25页 |
| (二) 斋醮道术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| (三) 阴阳观念的体现 | 第27-29页 |
| 四 世俗文化的影响 | 第29-38页 |
| (一) “仙妓合流”现象的延续 | 第29-32页 |
| (二) 明代世风的人间写照 | 第32-35页 |
| (三) 民俗文化的展现 | 第35-38页 |
| 结语 | 第38-3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| 致谢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