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兆交换机电磁兼容设计与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2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完成的工作 | 第14-15页 |
| ·章节安排 | 第15-18页 |
| 第2章 电磁兼容分析 | 第18-24页 |
| ·电磁兼容和电磁干扰特性 | 第18页 |
| ·常用电磁干扰抑制方法 | 第18-21页 |
| ·通道抑制 | 第19-20页 |
| ·空间隔离 | 第20页 |
| ·时间分离 | 第20-21页 |
| ·电气隔离 | 第21页 |
| ·电磁兼容标准与规范 | 第21-22页 |
| ·目前交换机存在的电磁兼容问题 | 第22-24页 |
| 第3章 高速系统存在的电磁兼容问题及解决方案 | 第24-42页 |
| ·信号完整性简介 | 第24页 |
| ·传输线理论 | 第24-27页 |
| ·传输线特性 | 第24-25页 |
| ·传输线模型建立 | 第25-26页 |
| ·传输线参数 | 第26-27页 |
| ·影响信号完整性因素分析 | 第27-32页 |
| ·反射 | 第27-28页 |
| ·反射的常用解决方案 | 第28-29页 |
| ·串联端接 | 第29-30页 |
| ·并联端接 | 第30页 |
| ·戴维南端接 | 第30-31页 |
| ·RC 端接 | 第31-32页 |
| ·串扰 | 第32-34页 |
| ·容性耦合 | 第32-33页 |
| ·感性耦合 | 第33-34页 |
| ·串扰的改善 | 第34页 |
| ·电源完整性问题 | 第34-38页 |
| ·分析电源完整性目的 | 第36页 |
| ·同步开关噪声定义 | 第36-37页 |
| ·同步开关噪声的特点 | 第37页 |
| ·同步开关噪声的危害 | 第37页 |
| ·电源同步噪声的抑制 | 第37-38页 |
| ·电源分配系统(PDS)阻抗控制 | 第38-42页 |
| ·旁路电容 | 第38-42页 |
| 第4章 以太网介绍和交换机硬件设计 | 第42-54页 |
| ·交换机基本工作原理 | 第42-44页 |
| ·交换原理 | 第42-43页 |
| ·交换机工作原理 | 第43-44页 |
| ·万兆以太网交换机设计 | 第44-46页 |
| ·交换机设计目标 | 第44-45页 |
| ·交换机系统总体体系结构设计 | 第45-46页 |
| ·交换机模块设计 | 第46-54页 |
| ·交换模块 | 第47-48页 |
| ·存储模块设计 | 第48-49页 |
| ·时钟模块设计 | 第49-50页 |
| ·10G 光模块接口设计 | 第50-51页 |
| ·管理模块设计 | 第51-52页 |
| ·供电模块设计 | 第52-53页 |
| ·主芯片滤波电路设计 | 第53-54页 |
| 第5章 交换机电磁兼容环境分析与建模 | 第54-66页 |
| ·关键芯片 IBIS 模型提取与验证 | 第54-55页 |
| ·SPICE 模型 | 第55-56页 |
| ·IBIS 模型 | 第56-66页 |
| ·IBIS 模型分析 | 第57-60页 |
| ·IBIS 模型验证与修改 | 第60-63页 |
| ·IBIS 模型完善 | 第63-66页 |
| 第6章 交换机系统电磁兼容仿真与实施 | 第66-81页 |
| ·交换机系统电源完整性仿真设计 | 第66-69页 |
| ·电源完整性分析 | 第66-67页 |
| ·电源完整性仿真软件选择 | 第67页 |
| ·电源完整性仿真 | 第67-69页 |
| ·电源模块电磁干扰设计 | 第69-72页 |
| ·电源环路设计 | 第69-71页 |
| ·电源输出电容的选择 | 第71-72页 |
| ·交换机关键信号仿真 | 第72-81页 |
| ·设定参数 | 第72-73页 |
| ·10G XAUI 接口仿真 | 第73-76页 |
| ·时钟分发电路设计仿真 | 第76-81页 |
| 第7章 总结 | 第81-84页 |
| ·本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| 第81-82页 |
| ·前景与展望 | 第82-8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4-89页 |
| 致谢 | 第89-91页 |
|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