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 
| Abstract | 第6-13页 | 
| 第一章 前言 | 第13-35页 | 
| ·柴油脱硫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 
| ·柴油脱硫 | 第14-18页 | 
| ·柴油中硫的存在形式 | 第14页 | 
| ·柴油脱硫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4-18页 | 
| ·离子液体简介 | 第18-28页 | 
| ·离子液体的定义及发展历史 | 第18-19页 | 
| ·离子液体的组成及分类 | 第19页 | 
| ·离子液体的制备 | 第19-20页 | 
| ·离子液体的基本性质 | 第20-27页 | 
| ·离子液体在化工领域的广泛应用 | 第27-28页 | 
| ·离子液体萃取脱硫的国内外进展 | 第28-33页 | 
| ·离子液体萃取脱硫的机理探讨 | 第28-29页 | 
| ·直接萃取脱硫 | 第29-31页 | 
| ·氧化萃取脱硫 | 第31-32页 | 
| ·离子液体的回收 | 第32-33页 | 
| ·论文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| 第33-35页 | 
| 第二章 离子液体制备、表征及物性测定 | 第35-41页 | 
| ·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 | 第35-36页 | 
| ·实验原料与试剂 | 第35页 | 
| ·实验仪器 | 第35-36页 | 
| ·离子液体制备表征及性质测定 | 第36页 | 
| ·离子液体[BMim]PF_6的制备 | 第36页 | 
| ·离子液体[EEim]DEP 的制备 | 第36页 | 
| ·离子液体红外表征 | 第36页 | 
| ·离子液体的粘温性测定 | 第36页 | 
| 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0页 | 
| ·[BMim]Br 的纯化 | 第36-37页 | 
| ·离子液体的红外表征 | 第37-39页 | 
| ·离子液体的粘温性测定 | 第39-40页 | 
| ·小结 | 第40-41页 | 
| 第三章 离子液体[EEim]DEP与[BMim]PF_6萃取模型油 | 第41-51页 | 
| ·实验原料及实验设备 | 第41页 | 
| ·实验原料与试剂 | 第41页 | 
| ·实验仪器 | 第41页 | 
| ·模型油萃取实验 | 第41-42页 | 
| ·模型油的配制 | 第41-42页 | 
| ·模型油萃取实验 | 第42页 | 
| 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2-50页 | 
| ·[BMim]PF_6萃取模型油 | 第42-46页 | 
| ·[EEim]DEP 萃取模型油 | 第46-49页 | 
| ·[EEim]DEP 与[BMim]PF_6离子液体萃取模型油效果对比 | 第49-50页 | 
| ·小结 | 第50-51页 | 
| 第四章 离子液体间歇萃取柴油 | 第51-60页 | 
| ·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 | 第51页 | 
| ·离子液体直接萃取柴油间歇实验 | 第51-52页 | 
| ·[EEim]DEP 一次萃取柴油 | 第51页 | 
| ·[BMim]PF_6一次萃取柴油 | 第51-52页 | 
| ·离子液体萃取催化氧化后柴油间歇实验 | 第52-53页 | 
| ·氧化实验装置 | 第52-53页 | 
| ·不同催化剂的氧化效果对比 | 第53页 | 
| ·不同离子液体对催化氧化后柴油的萃取效果对比 | 第53页 | 
| ·氧化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53页 | 
| ·氧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53页 | 
| ·离子液体直接萃取柴油间歇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3-56页 | 
| ·温度、剂油比对[EEim]DEP 间歇萃取实验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 
| ·温度、剂油比对[BMim]PF_6间歇萃取实验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 
| ·离子液体萃取催化氧化后柴油间歇实验 | 第56-58页 | 
| ·不同催化剂的氧化效果对比 | 第56-57页 | 
| ·不同离子液体对催化氧化后柴油的萃取效果对比 | 第57页 | 
| ·氧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 
| ·氧化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58页 | 
| ·小结 | 第58-60页 | 
| 第五章 离子液体连续萃取柴油 | 第60-71页 | 
| ·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 | 第60页 | 
| ·柴油连续萃取实验 | 第60-62页 | 
| ·连续萃取装置 | 第60-62页 | 
| ·考察温度,剂油比、进料量、填料及多次萃取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| 第62页 | 
| ·柴油萃取脱硫过程的收率计算 | 第62页 | 
| ·[EEim]DEP 连续萃取柴油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2-67页 | 
| ·以玻璃珠为填料,考察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 
| ·以玻璃珠为填料,考察剂油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 
| ·以玻璃珠为填料,考察进料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64页 | 
| ·以θ环为填料,考察进料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 
| ·分别以玻璃珠、θ环为填料,考察连续循环萃取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 
| ·收率 | 第66-67页 | 
| ·[EEim]DEP 及[BMim]PF_6的萃取选择性研究 | 第67-70页 | 
| ·小结 | 第70-71页 | 
| 第六章 离子液体[EEim]DEP的回收利用 | 第71-76页 | 
| ·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 | 第71页 | 
| ·[EEim]DEP 的再生利用 | 第71-72页 | 
| ·水含量对[EEim]DEP 萃取脱硫的影响 | 第72页 | 
| ·[EEim]DEP 再生 | 第72页 | 
| ·再生离子液体间歇萃取柴油 | 第72页 | 
| 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72-75页 | 
| ·[EEim]DEP 中水含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 
| ·新鲜[EEim]DEP 与再生[EEim]DEP 的红外光谱对比 | 第73-74页 | 
| ·回收前后[EEim]DEP 的萃取效果对比 | 第74-75页 | 
| ·小结 | 第75-76页 | 
| 结论 | 第76-78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78-84页 | 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84-85页 | 
| 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