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9页 |
| ·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| ·薄板表面损伤研究现状 | 第15-25页 |
| ·板料表面损伤机理研究 | 第16-17页 |
| ·板料表面损伤模拟实验装置 | 第17-20页 |
| ·板料表面损伤的定量评价 | 第20-21页 |
| ·影响板料表面损伤的因素 | 第21-22页 |
| ·改善板料表面损伤的措施 | 第22-25页 |
| ·研究现状总结 | 第25-26页 |
| ·本文研究目标、研究内容 | 第26-29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 | 第26-27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7-29页 |
| 第二章 薄板冲压中板料表面损伤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| 第29-51页 |
| ·引言 | 第29页 |
| ·针对薄板冲压成形的板料表面损伤模拟实验装置研究 | 第29-38页 |
| ·薄板冲压中的接触摩擦特点 | 第29-31页 |
| ·薄板冲压中的板料表面损伤特点 | 第31-32页 |
| ·模拟复杂变形模式的特征零件设计 | 第32-36页 |
| ·模拟拉伸-弯曲变形模式的零件设计 | 第36-38页 |
| ·板料表面损伤模拟实验条件 | 第38-44页 |
| ·薄板冲压中的润滑 | 第38-40页 |
| ·实验模具表面状态 | 第40-43页 |
| ·实验板料选择 | 第43-44页 |
| ·板料表面损伤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| 第44-50页 |
| ·表面损伤定量评价参数 | 第44-47页 |
| ·评价参数阈值确定 | 第47-49页 |
| ·表面损伤测量方案 | 第49-5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第三章 高强度钢板表面损伤规律及其演化模型研究 | 第51-69页 |
| ·引言 | 第51页 |
| ·模具因素对板料表面损伤的影响规律 | 第51-57页 |
| ·模具材料对板料表面损伤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| ·模具硬度对板料表面损伤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| ·模具表面粗糙度对板料表面损伤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| ·工艺条件对板料表面损伤的影响规律 | 第57-61页 |
| ·压边力对板料表面损伤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| ·润滑条件对板料表面损伤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| ·板料变形模式对表面损伤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| ·表面损伤演化模型的建立 | 第61-68页 |
| ·表面损伤演化模型的建立方法 | 第62-66页 |
| ·表面损伤演化模型建立与验证 | 第66-6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| 第四章 面向高强钢板表面损伤的板材与模具硬度匹配窗口建立 | 第69-88页 |
| ·引言 | 第69页 |
| ·板材与模具硬度匹配窗口建立方法 | 第69-78页 |
| ·实验设计方法 | 第69-71页 |
| ·匹配模型建立方法 | 第71-76页 |
| ·匹配模型的评价方法 | 第76-78页 |
| ·钢板强度对高强钢板表面损伤的影响规律 | 第78-83页 |
| ·高强钢冲压成形压边力的选定 | 第78-80页 |
| ·钢板强度对高强钢板表面损伤的影响 | 第80-83页 |
| ·基于响应面模型的模具硬度匹配窗口建立 | 第83-87页 |
| ·响应面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| 第83-84页 |
| ·模具硬度匹配窗口的建立 | 第84-8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| 第五章 镀锌钢板表面损伤初步分析 | 第88-114页 |
| ·引言 | 第88页 |
| ·镀锌工艺概述 | 第88-91页 |
| ·连续热镀锌工艺 | 第88-90页 |
| ·连续电镀锌工艺 | 第90-91页 |
| ·镀锌钢板表面损伤规律 | 第91-102页 |
| ·不同模具硬度下镀锌板表面损伤规律 | 第92-99页 |
| ·不同模具粗糙度下镀锌板表面损伤规律 | 第99-100页 |
| ·镀锌工艺对钢板表面损伤类型的影响 | 第100-102页 |
| ·镀锌钢板表面损伤原因分析 | 第102-111页 |
| ·镀层对板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| 第102-105页 |
| ·镀锌板表面损伤原因分析 | 第105-11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1-114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14-118页 |
| ·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| 第114-116页 |
| ·主要创新点 | 第116-117页 |
| ·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| 第117-11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8-126页 |
| 致谢 | 第126-127页 |
|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&申请专利 | 第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