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瘤颗粒治疗子宫肌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英文摘要 | 第9-10页 |
英文缩略语表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理论研究 | 第11-24页 |
一、中医学研究概况 | 第11-15页 |
1.对子宫肌瘤病因病机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2. 对子宫肌瘤治疗的研究 | 第12-15页 |
二、西医学研究概况 | 第15-22页 |
1.对子宫肌瘤病因的研究 | 第15-19页 |
2. 对子宫肌瘤治疗的研究 | 第19-22页 |
三、立题依据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实验研究 | 第24-32页 |
一、实验材料 | 第24-25页 |
1. 实验动物 | 第24页 |
2. 实验药物 | 第24页 |
3. 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 | 第24页 |
4. 药物制备 | 第24-25页 |
二、实验方法 | 第25-26页 |
1. 实验过程 | 第25页 |
2. 观察指标 | 第25-26页 |
三、实验结果 | 第26-31页 |
1. 子宫大体解剖观察结果 | 第27-28页 |
2. 对大鼠血流变学的影响 | 第28页 |
3. 对大鼠子宫组织学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4. 对Bcl-2/Bax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四、结论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临床研究 | 第32-39页 |
一、资料和方法 | 第32-36页 |
1. 一般资料 | 第32页 |
2. 诊断标准 | 第32-33页 |
3. 治疗方法 | 第33页 |
4. 观察指标 | 第33-35页 |
5. 疗效判定标准 | 第35-36页 |
6. 统计方法 | 第36页 |
二、结果 | 第36-38页 |
1. 治疗前后病情比较 | 第36页 |
2. 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| 第36-37页 |
3. 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指标比较 | 第37页 |
4. 年龄、肌瘤最大截面积与疗效的相关性 | 第37-38页 |
三、结论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39-45页 |
一、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理论依据 | 第39页 |
二、消瘤颗粒作用机制探讨 | 第39-41页 |
1. 消瘤颗粒方药分析 | 第39-40页 |
2. 现代药理分析 | 第40-41页 |
三、血液流变学与子宫肌瘤 | 第41-42页 |
四、Bcl-2/Bax与子宫肌瘤 | 第42-43页 |
五、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难点与对策 | 第43-44页 |
1. 治疗子宫肌瘤的长期性 | 第43页 |
2. 治疗子宫肌瘤的适应症有差异 | 第43页 |
3. 治疗子宫肌瘤的诊疗标准缺乏统一性 | 第43页 |
4. 从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寻找提高疗效的突破点 | 第43-44页 |
六、展望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附录 | 第49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