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1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6页 |
| ·前言 | 第11页 |
| ·苯甲醛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| 第11-12页 |
| ·苯甲醛的性质 | 第12页 |
| ·苯甲醛的用途 | 第12页 |
| ·苯甲醛的合成研究进展 | 第12-24页 |
| ·苯甲醇氧化法制苯甲醛 | 第13页 |
| ·甲苯的氯化、水解法制苯甲醛 | 第13-14页 |
| ·甲苯气相氧化法制苯甲醛 | 第14-17页 |
| ·甲苯液相氧化法制苯甲醛 | 第17-20页 |
| ·苯甲酸或其酯还原法 | 第20页 |
| ·苯乙烯氧化法 | 第20-21页 |
| ·超临界(近)流体法 | 第21页 |
| ·天然苯甲醛的合成方法 | 第21-24页 |
| ·本课题提出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| 第二章 M_xO_y/HMS催化甲苯液相选择性氧化 | 第26-39页 |
| ·引言 | 第26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26-30页 |
| ·仪器和试剂 | 第26-28页 |
| ·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8-29页 |
| 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29页 |
| ·催化氧化反应 | 第29页 |
| ·产物分析方法 | 第29-30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0-34页 |
| ·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筛选 | 第30-31页 |
| ·负载量对甲苯液相氧化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·载体的选择 | 第32-33页 |
| ·模板剂的选择 | 第33页 |
| ·铬源的选择 | 第33-34页 |
| ·焙烧温度的选择 | 第34页 |
| 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34-38页 |
| ·催化剂的X-射线衍射表征 | 第34-36页 |
| ·催化剂的FT-IR分析 | 第36-37页 |
| ·催化剂的透射电镜分析 | 第37页 |
| ·催化剂的N_2吸附 | 第37-38页 |
| ·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第三章 Cr_2O_3/V-HMS催化甲苯液相选择性氧化反应 | 第39-52页 |
| ·前言 | 第39-40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40-42页 |
| ·仪器和试剂 | 第40-41页 |
| ·催化剂的制备 | 第41页 |
| 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1-42页 |
| ·催化氧化反应 | 第42页 |
| ·产物分析 | 第42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2-51页 |
| ·载体中Si/V原子配比对甲苯液相氧化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| ·15%Cr_2O_3/V-HMS催化剂的单因素实验 | 第43-48页 |
| ·催化剂的回收实验 | 第48-49页 |
| 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9-50页 |
| ·可能的反应机理 | 第50-51页 |
| ·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四章 天然苯甲醛的合成研究 | 第52-60页 |
| ·引言 | 第52-53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53-54页 |
| ·仪器和试剂 | 第53页 |
| ·催化氧化反应 | 第53-54页 |
| ·产物分析 | 第54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4-58页 |
| ·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作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| 第54-55页 |
| ·NaHCO_3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| 第55页 |
| ·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| ·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| ·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| ·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| 第58页 |
| ·可能的反应机理 | 第58-59页 |
| ·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| ·结论 | 第60页 |
| ·展望 | 第60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70页 |
|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0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