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縮略词表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研究背景 | 第12-20页 |
·痛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| 第12页 |
·中药防治痛风研究进展 | 第12-15页 |
·芹菜籽及其防治痛风的研究进展 | 第15页 |
·前期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·课题设计与思路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思路图 | 第17-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芹菜籽基础研究 | 第20-68页 |
第一节 芹菜籽药材的评价 | 第20-30页 |
·不同批次芹菜籽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 | 第20-28页 |
·14批芹菜籽总黄酮含量测定 | 第28-30页 |
·小结 | 第30页 |
第二节 HPLC-DAD-ESI-MS/MS分析芹菜籽化学成分 | 第30-44页 |
·仪器与试药 | 第31页 |
·样品的制备 | 第31-32页 |
·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研究 | 第32-36页 |
·化合物鉴定 | 第36-37页 |
·HPLC-DAD-ESI-MS/MS图谱解析 | 第37-43页 |
·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三节 几种主要成分的制备分离结构鉴定 | 第44-50页 |
·仪器与试药 | 第44-4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5页 |
·芹菜籽中分得的化合物(结构式,编号及中英文名称) | 第45-46页 |
·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| 第46-50页 |
第四节 芹菜籽药材中8个主要有效成分HPLC含量测定 | 第50-57页 |
·仪器与试药 | 第50-51页 |
·实验方法与结果 | 第51-57页 |
第五节 几个主要成分的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实验 | 第57-59页 |
·材料与试药 | 第5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7-58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8-59页 |
第六节 苯酞类的体内活性研究 | 第59-62页 |
·苯酞组的体内降尿酸实验 | 第59-61页 |
·苯酞组的体内镇痛实验 | 第61-62页 |
·小结 | 第62页 |
第七节 小结与讨论 | 第62-65页 |
·讨论 | 第62-63页 |
·小结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第三章 芹菜籽抗痛风新药研究 | 第68-102页 |
第一节 芹菜籽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研究 | 第68-76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68-69页 |
·芹菜籽提取工艺研究 | 第69-71页 |
·芹菜籽提取物纯化工艺 | 第71-73页 |
·芹菜籽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确定 | 第73-74页 |
·结果 | 第74-76页 |
第二节 原料药质量标准研究 | 第76-88页 |
·仪器与试药 | 第76页 |
·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| 第76-79页 |
·苯酞类的含量测定 | 第79-84页 |
·原料药的稳定性研究 | 第84-88页 |
第三节 药效学研究 | 第88-94页 |
·体内降尿酸实验 | 第89-90页 |
·体内抗炎镇痛实验 | 第90-93页 |
·小结 | 第93-94页 |
第四节 抗痛风新药胶囊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| 第94-98页 |
·仪器与试药 | 第94页 |
·剂型选择 | 第94页 |
·优选工艺 | 第94-97页 |
·确定处方及制备工艺 | 第97-98页 |
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| 第98-101页 |
·讨论 | 第98-99页 |
·小结 | 第99-10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1-102页 |
第四章 总结 | 第102-105页 |
实验总结 | 第102-103页 |
一、基础研究 | 第102页 |
二、新药研究 | 第102-103页 |
本课题主要创新点 | 第103-104页 |
个人感悟 | 第104-105页 |
致谢 | 第105-106页 |
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| 第106-107页 |
治疗痛风药物研究进展 | 第107-11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3-116页 |
附录 | 第116-1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