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. 绪论 | 第10-15页 |
·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4页 |
·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4-15页 |
2. 区域制造业分工的理论基础 | 第15-22页 |
·区位理论 | 第15-17页 |
·冯·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| 第15-16页 |
·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| 第16-17页 |
·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| 第17页 |
·区域分工理论 | 第17-19页 |
·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| 第18页 |
·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区域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| 第19页 |
·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| 第19页 |
·霍夫曼定理 | 第19-20页 |
·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| 第20页 |
·制造业分类标准 | 第20-21页 |
·优势产业与相关产业概念 | 第21-22页 |
3. 区域制造业分工的度量 | 第22-29页 |
·对若干度量指标的思考 | 第22-25页 |
·纳尔逊法和区位商法的比较 | 第22-24页 |
·Hoover 系数的运用 | 第24-25页 |
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制造业分工的度量 | 第25-29页 |
·地区路径:封闭经济假设条件下的分析 | 第25-27页 |
·地区路径:从封闭经济假设到开放经济假设的分析 | 第27-29页 |
4.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制造业分工 | 第29-47页 |
·封闭经济 | 第29-39页 |
·地区制造业专业化强度 | 第29-33页 |
·地区制造业专业化地位 | 第33-38页 |
·地区制造业的专业化系数 | 第38-39页 |
·区域制造业分工系数 | 第39页 |
·开放经济 | 第39-47页 |
·地区制造业专业化强度 | 第39-43页 |
·地区制造业专业化地位 | 第43-46页 |
·地区制造业的专业化系数 | 第46页 |
·区域制造业分工系数 | 第46-47页 |
·总结分析 | 第47页 |
5. 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| 第47-51页 |
·制造业发展的一般政策建议 | 第47-48页 |
·高端制造业定位和政策建议 | 第48-51页 |
·高端制造业定位 | 第48-49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6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