芙蓉湖旅游区码头文化景观规划设计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研究课题的提出 | 第9页 |
·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| 第10-14页 |
·国内外文化景观的研究状况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码头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状况 | 第11-14页 |
·研究概念界定 | 第14页 |
·文化景观 | 第14页 |
·码头文化 | 第14页 |
·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论文框架 | 第14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·论文研究框架 | 第16-17页 |
2 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| 第17-23页 |
·地域文化 | 第17-18页 |
·场所精神 | 第18-19页 |
·文化景观 | 第19-22页 |
·景观与文化景观 | 第19-20页 |
·文化景观的构成 | 第20-21页 |
·文化景观的分类 | 第21-22页 |
·小结 | 第22-23页 |
3 码头文化研究 | 第23-37页 |
·码头历史文化溯源 | 第23-25页 |
·舟楫之利,催生码头形成 | 第23-24页 |
·经济发展,促进码头繁荣 | 第24-25页 |
·近代开埠,码头变革发展 | 第25页 |
·码头文化内涵研究 | 第25-31页 |
·商贸文化 | 第26-27页 |
·市井文化 | 第27-28页 |
·号子文化 | 第28-29页 |
·文学艺术 | 第29-31页 |
·码头景观文化浅析 | 第31-36页 |
·历史老码头 | 第31-33页 |
·码头商业街 | 第33-34页 |
·码头建筑 | 第34-35页 |
·码头器物 | 第35-36页 |
·小结 | 第36-37页 |
4.芙蓉湖旅游区码头文化景观实践 | 第37-65页 |
·项目概述 | 第37-38页 |
·项目背景 | 第37页 |
·芙蓉湖旅游区总体规划 | 第37-38页 |
·重庆码头文化内涵 | 第38-45页 |
·“九门八码头”商业文化 | 第38-40页 |
·纤夫文化 | 第40-41页 |
·川江号子文化 | 第41页 |
·茶馆文化 | 第41-43页 |
·会馆文化 | 第43-45页 |
·民俗文化 | 第45页 |
·码头文化设计元素的提取 | 第45-52页 |
·码头石梯街 | 第46页 |
·吊脚楼建筑 | 第46-48页 |
·会馆建筑 | 第48-49页 |
·川江枯水题刻 | 第49-50页 |
·纤夫与拉纤 | 第50-51页 |
·川江木船 | 第51页 |
·典故传说 | 第51-52页 |
·码头文化景观表达方式 | 第52-54页 |
·借鉴码头街巷空间布局 | 第52页 |
·文化元素的符号化引用 | 第52-53页 |
·码头文化的隐喻 | 第53页 |
·主题化设计 | 第53页 |
·场景化设计 | 第53-54页 |
·码头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内容 | 第54-57页 |
·空间形态规划 | 第54页 |
·建筑风貌设计 | 第54-55页 |
·景观节点设计 | 第55页 |
·景观小品设计 | 第55页 |
·细部景观设计 | 第55-57页 |
·码头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实践 | 第57-63页 |
·商业街空间布局 | 第57-58页 |
·建筑风貌设计 | 第58-59页 |
·景观节点设计 | 第59-62页 |
·景观小品设计 | 第62-63页 |
·铺地设计 | 第63页 |
·小结 | 第63-65页 |
5 结论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1-73页 |
附录部分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