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6页 |
| 目录 | 第6-8页 |
| 缩略语表 | 第8-9页 |
| 1 引言 | 第9-10页 |
| 2 资料与方法 | 第10-12页 |
| ·资料来源 | 第10页 |
| ·中医诊断标准 | 第10页 |
| ·月经过少的诊断标准 | 第10页 |
| ·失眠的诊断标准 | 第10页 |
| ·纳入标准 | 第10-11页 |
| ·排除标准 | 第11页 |
| ·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·统计方法 | 第12页 |
| 3 结果 | 第12-22页 |
| ·一般情况 | 第12-15页 |
| ·年龄分布情况 | 第12-13页 |
| ·病程分布情况 | 第13-14页 |
| ·月经量减少程度分布情况 | 第14页 |
| ·妊娠次数分布情况 | 第14页 |
| ·文化程度分布情况 | 第14-15页 |
| ·职业分布情况 | 第15页 |
| ·PSQI总分分布情况 | 第15-16页 |
| ·相关性分析 | 第16-21页 |
| ·PSQI总分与一般情况的相关分析 | 第16-19页 |
| ·失眠与月经过少的相关分析 | 第19-21页 |
| ·临床治疗情况 | 第21-22页 |
| 4 讨论 | 第22-29页 |
| ·心与月经病、失眠的关系 | 第22-24页 |
| ·心与肾 | 第22-23页 |
| ·心与肝 | 第23页 |
| ·心与脾 | 第23-24页 |
| ·从“心”而论月经过少伴失眠 | 第24-28页 |
| ·心的理论 | 第24-26页 |
| ·“病”、“证”、“症”结合,从“心”而论月经过少伴失眠 | 第26页 |
| ·异病同治,从“心”而论月经过少伴失眠 | 第26-28页 |
| ·经病与他病 | 第28-29页 |
| 5 结论 | 第29-30页 |
| 6 问题与展望 | 第30-31页 |
| 致谢 | 第31-3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2-33页 |
| 综述 | 第33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8页 |
| 附件1 | 第58-66页 |
| 附件2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