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龙江省公共服务业多元化发展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分析 | 第12-14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内容及主要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·论文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2 公共服务业的相关理论 | 第17-25页 |
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7-22页 |
·公共物品 | 第17-18页 |
·公共服务 | 第18-20页 |
·公共服务业 | 第20-22页 |
·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2-24页 |
·公共选择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23页 |
·治理理论 | 第23页 |
·新公共服务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3 公共服务业多元化发展的机理分析 | 第25-37页 |
·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 | 第25-30页 |
·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 | 第25-26页 |
·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 | 第26-27页 |
·公共物品的非营利组织供给 | 第27-28页 |
·公共物品供给的三种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公共服务业多元化的供给网络化 | 第30-33页 |
·合作网络化 | 第30-31页 |
·供给手段科学化 | 第31-33页 |
·公共服务业多元化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| 第33-36页 |
·公共服务业多元化的可行性 | 第33-34页 |
·公共服务业多元化的必要性 | 第34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4 黑龙江省公共服务业多元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37-42页 |
·黑龙江省公共服务业发展现状 | 第37-38页 |
·黑龙江公共服务多元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38-41页 |
·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不足 | 第38-39页 |
·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 | 第39页 |
·市场化机制引用不够完善 | 第39页 |
·公共服务资金短缺 | 第39-40页 |
·监督制度不完善 | 第40页 |
·政府职责不明 | 第40-41页 |
·公共服务的高度集权化 | 第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5 国内外公共服务业多元化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借鉴 | 第42-48页 |
·国外公共服务多元化现状 | 第42-44页 |
·英国以竞争求质量运动发展公共服务业的经验 | 第42-43页 |
·美国以签约外包和公私合作发展公共服务业的经验 | 第43页 |
·日本调整政府与企业关系民营化的经验 | 第43-44页 |
·中国公共服务发展现状 | 第44-46页 |
·国力增强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| 第44页 |
·财政收入增加 | 第44-45页 |
·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 | 第45页 |
·卫生事业保持快速发展 | 第45-46页 |
·国外公共服务多元化的经验借鉴 | 第46-47页 |
·建立健全市场法制环 | 第46-47页 |
·建立多元主体的公共服务治理结构 | 第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6 黑龙江省推进公共服务业多元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| 第48-57页 |
·转变政府职能 | 第48-49页 |
·传统政府范式向服务型政府范式的转变 | 第48页 |
·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能界限 | 第48-49页 |
·明确城市公共服务业多元化的领域和范围 | 第49页 |
·完善公共服务业多元化的竞争机制 | 第49-54页 |
·通过有效竞争避免政府垄断 | 第49-51页 |
·引入多主体的竞争机制 | 第51-52页 |
·优化市场准入制度 | 第52-53页 |
·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 | 第53-54页 |
·发挥社会力量在公共服务业多元化中的作用 | 第54-55页 |
·第三部门参与公共服务 | 第54-55页 |
·加大城市公共服务的社区化力度 | 第55页 |
·加强公共服务业多元化的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撑 | 第55-56页 |
·加强公共服务业多元化的法律法规建设 | 第55页 |
·创建新的投融资制度 | 第55-56页 |
·革新技术领域 | 第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结论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