岑参与高适边塞诗的异同比较研究
| 内容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
| 前言 | 第10-12页 |
| 第一章 边塞诗歌的发展阶段 | 第12-23页 |
| 第一节 先秦——边塞诗的萌生与特点 | 第12-14页 |
| 第二节 汉魏南北朝——边塞诗的快速成长与表现 | 第14-22页 |
| 第三节 隋朝——边塞诗创作的过渡期 | 第22-23页 |
| 第二章 边塞诗发展的顶峰——光芒夺目的大唐王朝 | 第23-35页 |
| 第一节 唐代“边塞”相关内容的界定 | 第24-26页 |
| 第二节 岑参与高适的人生历程 | 第26-35页 |
| 一 岑参的人生目标与经历 | 第26-27页 |
| 二 高适的生平与人生际遇 | 第27-28页 |
| 三 岑参与高适思想演化及原因 | 第28-35页 |
| 第三章 岑参与高适边塞诗歌的“同”与“不同” | 第35-46页 |
| 第一节 相似的生活体验带来的“同” | 第35-37页 |
| 第二节 各自的艺术个性产生的“不同” | 第37-46页 |
| 一 从题材的选择上来看,二人各有侧重 | 第37-40页 |
| 二 从写作的手法上来看,他们各具特色 | 第40-42页 |
| 三 从艺术风格上细分,二人各有千秋 | 第42-44页 |
| 四 从诗歌的体式上来看,他们的选择上也各有偏好 | 第44页 |
| 五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,二人各有专擅 | 第44-46页 |
| 第四章 璀璨明珠,源远流长 | 第46-49页 |
| 结论 | 第49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-53页 |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