碳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
目录 | 第1-8页 |
Table of Contents | 第8-12页 |
摘要 | 第12-14页 |
ABSTRACT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32页 |
·前言 | 第16页 |
·锂离子电池简介 | 第16-21页 |
·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| 第16-17页 |
·锂离子电池的原理 | 第17-18页 |
·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| 第18-19页 |
·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| 第19-21页 |
·碳基负极材料 | 第21-28页 |
·碳材料的结构及其分类 | 第21-24页 |
·锂在石墨中的存储 | 第24-25页 |
·锂在无定形碳材料中的存储 | 第25-28页 |
·锂分子Li_2机理 | 第26页 |
·单层石墨片分子机理 | 第26页 |
·微孔储锂机理 | 第26-27页 |
·多层锂机理 | 第27页 |
·碳-锂-氢机理 | 第27-28页 |
·碳基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28-30页 |
·纳米化 | 第28页 |
·多孔化 | 第28-29页 |
·石墨化 | 第29页 |
·官能化 | 第29-30页 |
·掺杂 | 第30页 |
·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30-32页 |
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原理 | 第32-36页 |
·实验试剂和实验设备 | 第32-33页 |
·主要化学试剂 | 第32页 |
·主要实验装置 | 第32-33页 |
·材料的表征 | 第33-35页 |
·X射线衍射仪 | 第33-34页 |
·扫描电子显微镜 | 第34页 |
·透射电子显微镜 | 第34页 |
·Raman光谱 | 第34页 |
·X射线光电子能谱 | 第34页 |
·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 | 第34页 |
·比表面积测定 | 第34-35页 |
·元素分析 | 第35页 |
·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35-36页 |
·电极制备 | 第35页 |
·电池装配 | 第35页 |
·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洋葱状纳米碳球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| 第36-48页 |
·前言 | 第36-3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7-38页 |
·实验工艺设计 | 第37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37-38页 |
·洋葱状纳米碳球的组织结构及微观形貌 | 第38-42页 |
·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FESEM和HRTEM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比表面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洋葱状纳米碳球的电化学性能 | 第42-45页 |
·循环伏安测试 | 第42页 |
·恒流充放电测试 | 第42-44页 |
·多倍率循环测试 | 第44-45页 |
·洋葱状纳米碳球的形成机理 | 第45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空心结构纳米碳球的制备及电化学-性能研究 | 第48-58页 |
·前言 | 第48-4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9页 |
·空心结构纳米碳球的制备 | 第49页 |
·空心结构纳米碳球的高温碳化 | 第49页 |
·空心结构纳米碳球的组织结构及微观形貌 | 第49-52页 |
·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 | 第49-50页 |
·FESEM和HRTEM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比表面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空心结构纳米碳球的电化学性能 | 第52-56页 |
·循环伏安测试 | 第53页 |
·恒流充放电测试 | 第53-54页 |
·多倍率循环测试 | 第54-55页 |
·高温碳化对空心结构纳米碳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空心结构纳米碳球的储锂机理 | 第56-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五章 硫掺杂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| 第58-69页 |
·前言 | 第5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8-59页 |
·实验工艺设计 | 第58-59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59页 |
·硫掺杂碳负极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微观形貌 | 第59-65页 |
·X射线衍射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FESEM和HRTEM分析 | 第60-64页 |
·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| 第64-65页 |
·硫掺杂碳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| 第65-68页 |
·循环伏安测试 | 第65-66页 |
·恒流充放电测试 | 第66-67页 |
·多倍率循环测试 | 第67-68页 |
·机理分析 | 第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、申报发明专利及获奖情况 | 第78-79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