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业合作社效率研究--基于目标函数的静态与动态分析
致谢 | 第1-7页 |
摘要 | 第7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4页 |
目录 | 第14-17页 |
图目录 | 第17-18页 |
表目录 | 第18-19页 |
1 绪论 | 第19-31页 |
·研究背景、问题与意义 | 第19-22页 |
·核心概念界定 | 第22-24页 |
·农业合作社 | 第22-23页 |
·农业营销合作社 | 第23-24页 |
·研究目标、假说与内容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24页 |
·研究假说 | 第2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| 第25-2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26页 |
·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| 第26-29页 |
·技术路线图 | 第26-27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27-29页 |
·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29-31页 |
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| 第31-53页 |
·效率及相关理论 | 第31-39页 |
·效率理论 | 第31-34页 |
·与效率相关的理论 | 第34-39页 |
·合作社理论 | 第39-45页 |
·早期的合作社理论 | 第39-40页 |
·新古典理论视角下的合作社理论 | 第40-43页 |
·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合作社理论 | 第43-45页 |
·合作社效率文献综述 | 第45-53页 |
·合作社效率测度 | 第45-48页 |
·合作社效率影响因素 | 第48-50页 |
·合作社生产率 | 第50页 |
·简要评述 | 第50-53页 |
3 合作社效率分析框架 | 第53-75页 |
·合作社效率的内涵与特征 | 第53-55页 |
·合作社效率的内涵 | 第53页 |
·合作社效率的层次性 | 第53-55页 |
·合作社效率决定:目标函数 | 第55-59页 |
·合作社效率判断的特殊性 | 第55-56页 |
·改进的目标函数 | 第56-58页 |
·动态性 | 第58-59页 |
·合作社的短期目标定位:静态效率最优 | 第59-70页 |
·实现条件 | 第59-60页 |
·基本模型 | 第60-62页 |
·影响因素 | 第62-70页 |
·合作社的长期目标定位:动态效率最优 | 第70-71页 |
·技术效率、规模经济与生产率 | 第70-71页 |
·技术进步与生产率 | 第71页 |
·合作社效率最优的实现机理 | 第71-75页 |
4 合作社静态效率实证研究:以浙江营销合作社为例 | 第75-103页 |
·模型、指标与数据 | 第75-80页 |
·模型选择 | 第75-79页 |
·投入产出指标 | 第79-80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80页 |
·静态效率测度结果与分析 | 第80-87页 |
·两样本t检验 | 第81页 |
·总体测量结果 | 第81-82页 |
·分产品类型测量结果 | 第82-85页 |
·总体与分产品类型测量结果比较 | 第85-87页 |
·静态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87-100页 |
·实证假设 | 第87-89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89-92页 |
·检验结果与分析 | 第92-10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0-103页 |
5 合作社动态效率实证研究:以浙江营销合作社为例 | 第103-123页 |
·实证模型 | 第103-107页 |
·TFP的度量方法评析 | 第103-104页 |
·Malmquist指数 | 第104-106页 |
·Bootstrap方法 | 第106-107页 |
·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| 第107-108页 |
·指标选取 | 第107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107-108页 |
·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108-120页 |
·全要素生产率(TFP)增长 | 第109-111页 |
·技术进步 | 第111-114页 |
·技术效率变化 | 第114-117页 |
·TFP增长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关系 | 第117-119页 |
·进一步的讨论 | 第119-12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0-123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123-129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123-125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125-126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26-1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9-139页 |
附录 | 第139-149页 |
附录1 BOOTSTRAP的具体算法步骤 | 第139-141页 |
附录2 第4章附表 | 第141-145页 |
附录3 第5章附表 | 第145-149页 |
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| 第149-1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