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凤凰山银矿残矿回收技术优化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论文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·残矿开采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国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·国内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崩落采场的放矿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工程背景及残矿资源调查 | 第16-34页 |
·矿山背景 | 第16-17页 |
·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| 第17-18页 |
·矿山开采现状 | 第18-19页 |
·矿产资源赋存状况 | 第19-21页 |
·残矿资源探测 | 第21-24页 |
·探测方法 | 第21-23页 |
·探测方法选择 | 第23页 |
·探测方法及操作 | 第23-24页 |
·探测结果 | 第24-28页 |
·探测结果分析 | 第28-31页 |
·残留矿石量估算 | 第31-33页 |
·矿柱资源量估算 | 第31页 |
·底盘残矿资源量估算 | 第31-33页 |
·采场总残留矿量 | 第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残矿回收方案优化 | 第34-51页 |
·采矿方法选择原则 | 第34页 |
·采矿方案初选 | 第34-40页 |
·无底柱分段崩落法(方案一) | 第34-36页 |
·梨形进路浅眼崩矿分段崩落法(方案二) | 第36-38页 |
·分层崩落法(方案三) | 第38-40页 |
·采矿方案优化选择 | 第40-47页 |
·各方案的综合比较 | 第40-41页 |
·各方案的模糊优选 | 第41-47页 |
·底盘残矿回收方案 | 第47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开采参数优化 | 第51-78页 |
·参数优化原则 | 第51页 |
·放矿参数研究方法 | 第51-54页 |
·物理模拟放矿实验法 | 第51-52页 |
·数值模拟法 | 第52-54页 |
·现场工业试验法 | 第54页 |
·分段高度优化研究 | 第54-59页 |
·放出体形态研究 | 第54页 |
·放出体形态方程 | 第54-55页 |
·凤凰山分段高度优化 | 第55-59页 |
·凤凰山开采参数对矿石回收影响分析 | 第55-57页 |
·凤凰山分段高度选取 | 第57-59页 |
·进路间距优化研究 | 第59-68页 |
·松散矿石力学性质 | 第59-65页 |
·松散体变形 | 第59-60页 |
·放矿过程中松散矿岩的变形 | 第60-61页 |
·极限应力平衡理论 | 第61-65页 |
·凤凰山底盘矿石损失分析 | 第65页 |
·进路间距优化 | 第65-68页 |
·进路间距数学模型建立 | 第65-67页 |
·进路间距确定 | 第67-68页 |
·崩矿步距优化 | 第68页 |
·下盘破岩高度优化 | 第68-77页 |
·倾斜壁条件下崩落矿岩的移动规律 | 第69-70页 |
·倾斜边界的散体移动方程 | 第70-72页 |
·破岩高度为分段高度的1/2 | 第72-74页 |
·破岩高度为分段高度的3/4 | 第74-75页 |
·破岩高度为分段高度 | 第75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8-80页 |
·结论 | 第78页 |
·创新点 | 第78-79页 |
·展望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
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