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业基础科学论文--土壤学论文--水土保持论文

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1页
1 引言第11-21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20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水土保持监测发展概况第12-15页
     ·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研究进展第15-18页
     ·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类型及指标体系第18-20页
   ·研究内容与目标第20-21页
2 材料与方法第21-30页
   ·研究区概况第21-28页
     ·自然概况第21-27页
     ·社会经济概况第27页
     ·淮河流域水土流失概况第27-28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基础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第28页
     ·淮河流域水土流失空间异质性分析第28页
     ·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指标体系构建第28页
     ·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划定第28页
     ·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综合分析与评价第28-29页
   ·研究技术路线第29-30页
3 结果与分析第30-68页
   ·淮河流域水土流失空间异质性分析第30-40页
     ·淮河流域水土流失分布第30-34页
     ·淮河流域水土流失成因第34-37页
     ·淮河流域水土流失特点第37-39页
     ·淮河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·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指标体系构建第40-48页
     ·淮河流域监测分区的主导因子第40-47页
     ·监测分区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指标选择第48页
   ·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方案第48-55页
     ·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的原则第48-49页
     ·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过程第49-55页
   ·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特征及其监测重点分析第55-68页
     ·沂蒙山低山丘陵水力侵蚀监测区(Ⅰ)第55-58页
     ·黄泛平原风水复合侵蚀监测区(Ⅱ)第58-59页
     ·伏牛山山地丘陵水力侵蚀监测区(Ⅲ)第59-61页
     ·桐柏大别山山地丘陵水力侵蚀监测区(Ⅳ)第61-63页
     ·淮北平原岗地水力侵蚀监测区(Ⅴ)第63-65页
     ·江淮丘陵岗地水力侵蚀监测区(Ⅵ)第65-66页
     ·江淮下游平原水力侵蚀监测区(Ⅶ)第66-68页
4 讨论第68-69页
   ·影响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结果科学性的关键是分区指标的选择第68页
   ·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的本质应该是水土保持功能区的划分第68-69页
5 结论第69-70页
   ·阐明了淮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空间异质性第69页
   ·构建了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指标体系第69页
   ·提出了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两级分区方案第69页
   ·分析了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监测重点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6页
附录第76-106页
 附表第76-104页
  附表 Ⅰ 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一级分区指标应用表第76-83页
  附表 II 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二级分区指标应用表第83-89页
  附表 Ⅲ 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水土保持功能评价表第89-104页
 附图第104-106页
  附图 Ⅰ 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一级分区图第104-105页
  附图 Ⅱ 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二级分区图第105-106页
致谢第106-10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7页

论文共10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转基因作物信息平台建设分析
下一篇:县域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及其合理采样数研究--以山东省费县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