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13页 |
| 1 绪论 | 第13-23页 |
| ·课题背景、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3页 |
| ·低压电力线通信的特点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外低压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低压电力载波通信实现的困难 | 第15-16页 |
| ·低压电力线信道特征 | 第15-16页 |
| ·电力线载波通信组网特征 | 第16页 |
| ·低压电力载波通信常用的调制方式 | 第16-18页 |
| ·窄带及超窄带载波通信技术 | 第16-17页 |
| ·双向工频通信技术 | 第17页 |
| ·扩频通信技术 | 第17-18页 |
| ·多载波技术 | 第18页 |
| ·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技术(OFDM) | 第18-19页 |
| ·OFDM技术应用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技术难点 | 第19-20页 |
| ·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及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20-21页 |
| ·研究创新 | 第21-23页 |
| 2 低压电力信道的测量与分析 | 第23-47页 |
| ·信道阻抗的测量与分析 | 第23-26页 |
| ·输入阻抗的测量方案 | 第23-24页 |
| ·阻抗的测量数据分析 | 第24-25页 |
| ·阻抗变化特征 | 第25-26页 |
| ·信道的噪声测量与分析 | 第26-32页 |
| ·噪声的测量方案 | 第26-27页 |
| ·背景噪声分析 | 第27-30页 |
| ·周期性脉冲噪声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·突发性脉冲噪声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·信道的衰减测量与分析 | 第32-35页 |
| ·衰减的测量方案 | 第32-33页 |
| ·衰减的测量数据分析 | 第33-34页 |
| ·信号相间传输特性 | 第34-35页 |
| ·噪声模型 | 第35-46页 |
| ·低压电力信道噪声的分类 | 第35-36页 |
| ·背景噪声建模 | 第36-41页 |
| ·突发性脉冲噪声建模 | 第41-44页 |
| ·周期性脉冲噪声建模 | 第44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3 低压电力线信道模型及信道容量分析 | 第47-67页 |
| ·基于多径传输的信道模型 | 第47-48页 |
| ·信号的多径传输分析 | 第47页 |
| ·信道的损耗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·信道的多径传输模型 | 第48页 |
| ·低压电力线传输模型研究 | 第48-54页 |
| ·低压电力线信道的拓扑结构 | 第49-50页 |
| ·点对点直线连接传输模型 | 第50-53页 |
| ·单节点多分支的直线传输模型 | 第53-54页 |
| ·多节点多支路的直线传输模型 | 第54页 |
| ·传输模型仿真验证 | 第54-58页 |
| ·单节点多分支直线传输模型 | 第54-56页 |
| ·多节点多分支直线传输模型 | 第56-58页 |
| ·低压电力线信道容量分析 | 第58-66页 |
| ·信道容量理论研究 | 第59页 |
| ·输入信号功率谱优化 | 第59-62页 |
| ·信道容量研究仿真 | 第62-65页 |
| ·载波信号对低压配电网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| 4 OFDM的同步与峰均比技术研究 | 第67-93页 |
| ·OFDM的同步误差分析 | 第67-71页 |
| ·载波频率偏差分析 | 第68-69页 |
| ·信号定时偏差分析 | 第69-71页 |
| ·OFDM同步算法 | 第71-81页 |
| ·OFDM同步算法分析 | 第71-76页 |
| ·时域相关性和能量检测算法 | 第76-79页 |
| ·时域相关性和能量检测算法仿真结果分析 | 第79-81页 |
| ·OFDM峰值平均功率比(PAPR)研究 | 第81-84页 |
| ·峰值平均功率比的定义 | 第81-82页 |
| ·OFDM信号的峰值平均功率比的概率分布 | 第82-83页 |
| ·PAPR对功率放大器的影响 | 第83-84页 |
| ·典型的功率峰均比(PAPR)的抑制算法 | 第84-87页 |
| ·信号失真技术 | 第85-86页 |
| ·信号无损技术 | 第86-87页 |
| ·PAPR降低算法 | 第87-91页 |
| ·算法原理分析 | 第87-89页 |
| ·实验仿真结果分析 | 第89-9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1-93页 |
| 5 基于OFDM调制技术的信道估计 | 第93-115页 |
| ·低压电力线OFDM技术研究 | 第93-97页 |
| ·OFDM技术基本原理 | 第93-95页 |
| ·低压电力线OFDM通信系统 | 第95-97页 |
| ·基于OFDM技术的信道估计 | 第97-102页 |
| ·基于导频信道估计 | 第97-98页 |
| ·OFDM系统LMS自适应信道估计算法 | 第98-100页 |
| ·OFDM系统的盲信道估计算法 | 第100-102页 |
| ·自组织神经网络算法原理 | 第102-105页 |
| ·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结构 | 第102-104页 |
| ·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算法 | 第104-105页 |
| ·低压电力线信道的自适应估计 | 第105-112页 |
| ·直接决策估计方法原理 | 第105-107页 |
| ·算法仿真 | 第107-108页 |
| ·具有小相位变化的OFDM传输系统分析 | 第108-111页 |
| ·具有大相位变化OFDM传输系统分析 | 第111-112页 |
| ·系统实验测试 | 第112-11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3-115页 |
| 6 基于OFDM低压电力线抄表数据传输研究 | 第115-149页 |
| ·低压电力抄表网络特征 | 第115-122页 |
| ·抄表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 | 第117页 |
| ·单相抄表网络拓扑结构 | 第117-118页 |
| ·多相抄表网络拓扑结构 | 第118-121页 |
| ·抄表网络拓扑结构的复杂性 | 第121页 |
| ·抄表网络拓扑结构的时变性 | 第121-122页 |
| ·低压电力线抄表通信系统协议设计 | 第122-129页 |
| ·抄表网络终端及协议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| 第122-123页 |
| ·信息传输帧格式 | 第123-125页 |
| ·数据标识码 | 第125-126页 |
| ·错误标识码 | 第126页 |
| ·软中继设计 | 第126-129页 |
| ·低压电力线载波抄表路由算法 | 第129-141页 |
| ·抄表网络路由算法的要求 | 第129-130页 |
| ·算法初始化 | 第130-133页 |
| ·单点采集路由搜索算法 | 第133-134页 |
| ·多点采集路由搜索算法 | 第134-135页 |
| ·路由表动态维护算法 | 第135-141页 |
| ·抄表终端电路设计 | 第141-148页 |
| ·接收发送端耦合电路设计 | 第141-142页 |
| ·DSP芯片电源电路设计 | 第142-143页 |
| ·异步串口通信协议电路设计 | 第143-145页 |
| ·异步串行通信方式的实现 | 第145-146页 |
| ·外部存储器扩充设计 | 第146-147页 |
| ·TMS320F2812的McBSP与TLV5606接口电路设计 | 第147-1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48-149页 |
| 7 总结 | 第149-153页 |
| ·工作总结 | 第149-150页 |
| ·进一步研究方向 | 第150-153页 |
| 致谢 | 第153-1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55-163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收录的论文 | 第163-164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课题 | 第1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