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医院急救中心设计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25页 |
| ·课题背景 | 第10-15页 |
| ·我国综合医院的建设历程 | 第10-11页 |
| ·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发展 | 第11-13页 |
| 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述 | 第13-15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| ·国内外相关研究 | 第16-21页 |
| ·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| 第16-17页 |
| ·国外相关研究的成功经验 | 第17-21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21-25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| ·研究范围的界定 | 第2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·论文结构 | 第23-25页 |
| 第2章 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应急能力 | 第25-39页 |
| ·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概述 | 第25-31页 |
| ·综合医院的概述 | 第25-27页 |
| ·急救中心的运行程序 | 第27-31页 |
| ·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特征分析 | 第31-34页 |
| ·灵活性 | 第31-32页 |
| ·高效性 | 第32-33页 |
| ·应急性 | 第33-34页 |
| 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法与能力 | 第34-36页 |
| ·应对内部事件 | 第34-35页 |
| ·应对外部事件 | 第35页 |
| ·应急能力的定义 | 第35-36页 |
| ·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现行弊端及不足 | 第36-38页 |
| ·指挥迟缓和危机意识淡薄 | 第36页 |
| ·急救通道不畅 | 第36-37页 |
| ·资金投入不够 | 第37-38页 |
| ·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| 第3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第3章 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应急模式 | 第39-50页 |
| ·多部门共同工作的协调 | 第39-44页 |
| ·空间构成 | 第40-41页 |
| ·组织形式 | 第41-42页 |
| ·流程优化 | 第42-44页 |
| ·多用途大空间的处理 | 第44-47页 |
| ·空间组合 | 第45-46页 |
| ·大空间模式 | 第46-47页 |
| ·诊室功能的转换 | 第47-49页 |
| ·诊室功能的转换 | 第48-49页 |
| ·空间的有效利用 | 第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第4章 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应急设计 | 第50-74页 |
| ·平面功能布局 | 第50-60页 |
| ·功能配置 | 第50-51页 |
| ·分区和流线 | 第51-52页 |
| ·候诊区域的设计 | 第52-53页 |
| ·无障碍设计 | 第53-54页 |
| ·内部交通组织 | 第54-60页 |
| ·各科室设计要点 | 第60-67页 |
| ·抢救室 | 第60-61页 |
| ·手术部 | 第61-63页 |
| ·重症监护室 | 第63-66页 |
| ·病房 | 第66-67页 |
| ·护士站 | 第67页 |
| ·垂直设计 | 第67-70页 |
| ·楼梯 | 第68页 |
| ·电梯 | 第68-70页 |
| ·自动扶梯 | 第70页 |
| ·医防兼备 | 第70-73页 |
| ·加快应急预案研究 | 第71-72页 |
| ·加快应急处理的响应速度 | 第72-7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| 结论 | 第74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81页 |
| 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