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7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开采沉陷研究历史与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采空区土地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| 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| 2 地表变形分析及开采沉陷预计 | 第17-29页 |
| ·开采沉陷区地表移动和变形分析 | 第17-21页 |
| ·地表移动变形指标 | 第17-19页 |
| ·地表移动变形分布规律 | 第19-21页 |
| ·采空区地表沉陷预计模型 | 第21-26页 |
| ·概率积分法基本原理 | 第21-22页 |
| ·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 | 第22-24页 |
| ·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的基本参数 | 第24-25页 |
| ·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参数选取 | 第25-26页 |
| ·采空区地表沉陷预计的关键技术 | 第26-28页 |
| ·工作面不规则 | 第26-27页 |
| ·坐标系转换 | 第27-2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| 3 开采沉陷可视化 | 第29-38页 |
| ·开采沉陷三维建模技术 | 第29-30页 |
| ·开采沉陷预计与可视化实现方法 | 第30-37页 |
| ·Matlab 和 Auto CAD 在开采沉陷预计及可视化中的优势 | 第31-33页 |
| ·Matlab 对开采沉陷预计的实现 | 第33-34页 |
| ·Matlab 与 Auto CAD 相结合的实现 | 第34-37页 |
| ·地表变形与建筑物三维模拟 | 第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4 采空区地表建筑用地稳定性评价 | 第38-55页 |
| ·建筑用地稳定性影响因素 | 第38-41页 |
| ·采煤条件对建筑用地稳定性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| ·老采空区“活化”对建筑用地稳定性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| ·采空区地表建筑用地稳定性评价原则 | 第41页 |
| ·采空区地表建筑用地稳定性评价方法 | 第41-48页 |
| ·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评价 | 第42-43页 |
| ·地表荷载对采空区地表建筑用地稳定性影响的确定 | 第43-47页 |
| ·建筑物荷载作用下煤柱破坏失稳研究 | 第47-48页 |
| ·小规模地下开采地表建筑用地稳定性评价 | 第48页 |
| ·采空区建筑物损害评价 | 第48-52页 |
| ·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| ·采空区建筑物损害评价标准 | 第50-52页 |
| ·采空区地表建筑用地适宜性评价 | 第52-5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| 5 工程实例分析 | 第55-64页 |
| ·工程概况 | 第55-58页 |
| ·中关铁矿周边煤矿采空区地表变形预计 | 第58-61页 |
| ·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地基承载允许值计算 | 第61页 |
| ·建筑用地稳定性评价与规划建议 | 第61-6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6 结论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68-70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