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脾散结丸用于恶性肿瘤化疗后脾虚证的临床观察
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英文缩略语 | 第7-8页 |
| 第一部分:文献综述 | 第8-29页 |
| 化疗所致呕吐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| 第8-29页 |
| 1 化疗所致呕吐的分类及机制 | 第8-12页 |
| ·化疗及产生的相关毒性 | 第8页 |
| ·呕吐的分类 | 第8-9页 |
| ·呕吐的影响因素 | 第9-10页 |
| ·不同药物的致吐风险 | 第9-10页 |
| ·药物的给药方式和时间 | 第10页 |
| ·药物的剂量 | 第10页 |
| ·患者的个人特质 | 第10页 |
| ·伴发症状或并发症 | 第10页 |
| ·呕吐的发病机制 | 第10-11页 |
| ·呕吐的神经递质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·5-HT和5-HT_3受体 | 第11-12页 |
| ·P物质和NK-1受体 | 第12页 |
| 2 呕吐的西医治疗进展 | 第12-16页 |
| ·帕洛诺司琼(Palonosetron) | 第12-14页 |
| ·阿瑞吡坦(Aprepitant) | 第14-15页 |
| ·NCCN推荐止吐治疗方案 | 第15页 |
| ·预期性呕吐 | 第15-16页 |
| ·止吐药的新剂型 | 第16页 |
| 3 化疗所致呕吐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| 第16-22页 |
| ·古代医家对于呕吐的认识 | 第16-18页 |
| ·呕吐的辨证论治 | 第18-19页 |
| ·化疗所致呕吐的现代中医临床治疗 | 第19-22页 |
| ·中药复方治疗 | 第19-21页 |
| ·针刺穴位疗法 | 第21-22页 |
| 4 中西医治疗呕吐的问题和展望 | 第22-24页 |
| ·西医治疗呕吐存在的问题 | 第22页 |
| ·中医治疗呕吐存在的问题 | 第22页 |
| ·中西医治疗呕吐的展望 | 第22-2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4-29页 |
| 第二部分:临床研究 | 第29-40页 |
| 健脾散结丸用于恶性肿瘤化疗后脾虚证的临床观察 | 第29-40页 |
| 前言 | 第29-30页 |
| 1 临床资料 | 第30-31页 |
| ·病例选择 | 第30-31页 |
| ·诊断标准 | 第30页 |
| ·试验病例标准 | 第30-31页 |
| ·肿瘤分类及卡氏评分 | 第31页 |
|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·治疗方法 | 第31页 |
| ·评价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·统计方法 | 第32页 |
| 3 结果 | 第32-35页 |
| ·临床证候 | 第32-34页 |
| ·卡氏评分 | 第34页 |
| ·体重评分 | 第34-35页 |
| ·血、尿、便常规 | 第35页 |
| ·肝肾功、心电图 | 第35页 |
| ·不良事件 | 第35页 |
| 4 分析及讨论 | 第35-38页 |
| ·临床研究结论及分析 | 第35-36页 |
| ·益气健脾法在肿瘤中的作用 | 第36-37页 |
| ·健脾散结丸(浓缩丸)的方药组成及方解 | 第37-38页 |
| 5 展望 | 第38-3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9-40页 |
| 附表 | 第40-44页 |
| 致谢 | 第44-45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