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5页 |
·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1 残疾人就业保障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| 第15-18页 |
·相关概念 | 第15页 |
·残疾人就业权 | 第15页 |
·残疾人就业保障 | 第15页 |
·相关理论 | 第15-18页 |
·人本主义思想 | 第15-16页 |
·社会责任理论 | 第16页 |
·残疾人劳动排斥模型 | 第16-17页 |
·残疾人功能缺陷的补偿理论 | 第17-18页 |
2 辽宁省残疾人就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8-31页 |
·残疾人就业保障现状 | 第18-27页 |
·相关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 | 第18-19页 |
·就业人数波动变化 | 第19-22页 |
·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完善 | 第22-26页 |
·就业服务体系日渐成熟 | 第26-27页 |
·残疾人就业保障存在的问题 | 第27-31页 |
·保障力度弱导致残疾人就业形势严峻 | 第27-28页 |
·整体就业层次比较低 | 第28-29页 |
·城镇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比率较低 | 第29-30页 |
·就业保障资金征收和管理有待加强 | 第30-31页 |
3 辽宁省残疾人就业保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趋势 | 第31-41页 |
·影响残疾人就业保障的主要因素 | 第31-39页 |
·康复状况 | 第31-32页 |
·受教育水平 | 第32-33页 |
·心理因素 | 第33-34页 |
·社会排斥和偏见 | 第34-35页 |
·福利保障 | 第35-36页 |
·福利企业 | 第36-39页 |
·辽宁省残疾人就业保障的发展趋势 | 第39-41页 |
·建立数据预测模型 | 第39-40页 |
·模型得出的结论 | 第40-41页 |
4 OECD 成员国残疾人就业保障制度及对辽宁省的启示 | 第41-45页 |
·OECD 成员国残疾人就业保障制度 | 第41-43页 |
·美国 | 第41-42页 |
·德国 | 第42页 |
·英国 | 第42-43页 |
·瑞典 | 第43页 |
·OECD 成员国残疾人就业政策对辽宁省的启示 | 第43-45页 |
·帮助残疾人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| 第43-44页 |
·强化政府责任 | 第44页 |
·提高企业自律性 | 第44-45页 |
5 完善辽宁省残疾人就业保障的对策 | 第45-52页 |
·树立现代文明的残疾人观 | 第45-46页 |
·提高残疾人自身的就业素质 | 第46-48页 |
·落实残疾人就业的扶持政策 | 第48-49页 |
·健全残疾人就业的服务体系 | 第49-50页 |
·不断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