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投资决策失误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绪论 | 第11-17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2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·国外研究状况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案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1 相关概念和公共选择理论 | 第17-28页 |
·相关概念 | 第17-19页 |
·政府投资 | 第17页 |
·决策 | 第17页 |
·公共决策 | 第17-18页 |
·决策失误 | 第18-19页 |
·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 | 第19-21页 |
·经济人假设 | 第20页 |
·内部性 | 第20-21页 |
·决策失效 | 第21页 |
·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政府决策系统的要素构成 | 第21-28页 |
·决策主体要素 | 第21-24页 |
·决策程序要素 | 第24-25页 |
·决策机制要素 | 第25-28页 |
2 内蒙古清水河斥资建成空城事件案例分析 | 第28-33页 |
·空城事件描述 | 第28-29页 |
·空城事件中政府投资决策失误的表现 | 第29-31页 |
·地方领导决策时注重政绩 | 第29-30页 |
·投资决策程序不合法 | 第30-31页 |
·投资决策未受到机制约束 | 第31页 |
·空城事件的危害 | 第31-33页 |
·造成公共资源浪费 | 第31-32页 |
·妨碍政策目标实现 | 第32页 |
·削弱政府公信力 | 第32-33页 |
3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政府投资决策失误的原因分析 | 第33-40页 |
·政府投资决策主体存在价值偏差 | 第33-34页 |
·政府机构的“近视效应” | 第33-34页 |
·地方官员的“经济人”特性 | 第34页 |
·政府投资决策程序存在缺陷 | 第34-36页 |
·政府投资决策的程序正义缺位 | 第34-35页 |
·政府投资决策程序的法制化程度低 | 第35-36页 |
·政府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 | 第36-40页 |
·“内输入”特性影响听证制度的发挥 | 第36-37页 |
·咨询系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| 第37页 |
·政府投资决策监督机制不健全 | 第37-38页 |
·决策追究机制不完善 | 第38-39页 |
·决策缺乏成本——收入机制约束 | 第39-40页 |
4 防范政府投资决策失误的对策 | 第40-49页 |
·改变政府投资决策主体的价值观 | 第41-42页 |
·正确定位政府角色 | 第41页 |
·纠正决策者错误价值观 | 第41-42页 |
·加强政府投资决策程序建设 | 第42-43页 |
·加强政府投资决策程序的民主化 | 第42-43页 |
·推进政府投资决策程序的法制化 | 第43页 |
·完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 | 第43-49页 |
·健全与完善政府投资决策听证制度 | 第43-44页 |
·加强政府投资决策咨询系统的作用 | 第44页 |
·健全政府投资决策监督制度 | 第44-46页 |
·完善政府投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 | 第46-47页 |
·建立与完善官员的绿色考评体系 | 第47-49页 |
结束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