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3-7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7-11页 |
| ·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7-8页 |
| ·文献研究 | 第8-10页 |
| ·国外研究 | 第8-9页 |
| ·国内研究 | 第9-10页 |
| ·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| 第10-11页 |
| 第二章 衍生金融工具相关问题概述 | 第11-17页 |
| ·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学定义 | 第11-13页 |
| ·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| 第11页 |
| ·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| 第11-12页 |
| ·我国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| 第12-13页 |
| ·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 | 第13-14页 |
| ·金融远期 | 第13页 |
| ·金融期货 | 第13页 |
| ·金融期权 | 第13-14页 |
| ·金融互换 | 第14页 |
| ·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特殊性 | 第14-17页 |
| ·衍生金融工具不符合传统资产和负债要素定义 | 第14-15页 |
| ·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特殊性 | 第15页 |
| ·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特殊性 | 第15-16页 |
| ·会计报告的特殊性 | 第16页 |
| ·衍生金融工具损益计算的特殊性 | 第16-17页 |
| 第三章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 | 第17-25页 |
| ·现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方法的相关规范 | 第17-18页 |
| ·国外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方法的规范 | 第17页 |
| ·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方法的规范 | 第17-18页 |
| ·对现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方法的比较分析及问题思考 | 第18-25页 |
| ·初始确认 | 第18-23页 |
| ·再确认 | 第23页 |
| ·终止确认 | 第23-25页 |
| 第四章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 | 第25-33页 |
| ·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的现实选择 | 第25-28页 |
| ·金融危机使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面临压力 | 第25页 |
| ·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利弊分析 | 第25-28页 |
| ·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 | 第28-30页 |
| ·交易发生时公允价值的确定 | 第28页 |
| ·后续计量时公允价值的确定 | 第28-30页 |
| ·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的思考 | 第30-33页 |
| 第五章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问题 | 第33-38页 |
| ·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一般原则 | 第33页 |
| ·FASB和IASB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问题的比较分析 | 第33-34页 |
| ·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| 第34-38页 |
| ·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应披露的基本内容 | 第35页 |
| ·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应用——股指期货 | 第35-38页 |
| 第六章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问题 | 第38-49页 |
| ·会计科目设置 | 第38-39页 |
| ·股指期货的会计处理 | 第39-42页 |
| ·现金流量套期的会计处理 | 第39-41页 |
| ·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处理 | 第41页 |
| ·投机图利的会计处理 | 第41-42页 |
| ·期权的会计处理 | 第42-49页 |
| ·现金流量套期的会计处理 | 第42-43页 |
| ·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处理 | 第43-46页 |
| ·投机图利的会计处理 | 第46-49页 |
| 第七章 促进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的建议 | 第49-51页 |
| ·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 | 第49-50页 |
| ·单独制定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准则 | 第49页 |
| ·重新定义会计报表要素 | 第49-50页 |
| ·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完善 | 第50页 |
| ·健全风险预警机制量化风险 | 第50页 |
| ·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| 第50-51页 |
|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51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| 致谢 | 第55-56页 |
|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