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理论论文--土地经济学论文

村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1章 引言第10-20页
   ·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·选题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-17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第12-15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第15-17页
   ·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-20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8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18-20页
第2章 村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第20-26页
   ·村镇的概念与用地特点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村镇的概念第20页
     ·村镇用地特点第20-21页
   ·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第21-22页
   ·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基础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土地报酬递减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·地租、地价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土地区位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利用理论第24页
     ·人地系统理论第24页
   ·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第24-26页
     ·自然因素第24页
     ·经济发展水平第24-25页
     ·人口因素第25页
     ·区位因素第25页
     ·政策因素第25-26页
第3章 村镇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与方法选择第26-40页
   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6-34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第26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6-32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解释第32-34页
   ·主要评价方法原理第34-39页
     ·BP 神经网络模型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多因素综合评判模型第36-37页
     ·总分值—极限修正模型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基于协调度模型的评价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·评价权重确定方法第39-40页
第4章 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第40-57页
   ·研究区域概况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域第40页
     ·自然资源状况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社会经济状况第41页
   ·数据获取与处理第41-49页
     ·外业调查第41-44页
     ·内业处理第44-49页
   ·评价指标、标准与等级确定第49-51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确定第49页
     ·评价标准确定第49-51页
     ·评价等级标准第51页
   ·数据归一化处理第51-54页
   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4-57页
第5章 运用不同模型评价第57-85页
   ·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第57-62页
     ·多因素综合评价过程第57-59页
     ·多因素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第59-62页
   ·BP 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第62-73页
     ·BP 神经网络评价过程第62-69页
     ·评价结果分析第69-73页
   ·总分值—极限修正模型第73-77页
     ·评价过程第73-75页
     ·评价结果分析第75-77页
   ·基于协调度的评价模型第77-80页
     ·评价过程第77-79页
     ·评价结果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·四种评价模型的对比分析第80-85页
第6章 结论与展望第85-87页
   ·结论第85页
   ·展望第85-87页
致谢第87-88页
参考文献第88-93页
附录第93页

论文共9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GIS和PLS-PP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和趋势预测研究
下一篇:山地型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