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电设备、电信设备论文--天线论文--天线:按工作原理分论文

基于内插变换的虚拟天线波束形成技术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3页
第1章 绪论第13-27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·虚拟天线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23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的提出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4页
   ·章节安排第24-27页
第2章 虚拟天线波束形成理论基础第27-43页
   ·引言第27页
   ·阵列天线的数学模型第27-31页
   ·阵列天线波束形成理论第31-39页
     ·阵列天线波束形成准则第32-37页
     ·相关参数和性能指标定义第37-39页
   ·虚拟天线内插变换技术原理第39-42页
   ·小结第42-43页
第3章 投影虚拟天线波束形成抗干扰技术第43-79页
   ·引言第43页
   ·虚拟天线波束形成方法第43-46页
   ·干扰空间投影策略第46-57页
     ·VABF 算法性能下降原因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 ·投影变换思想第48页
     ·ISP 策略第48-52页
     ·理论分析第52-57页
   ·投影虚拟天线波束形成(PVABF)算法第57-60页
     ·PVABF 算法第58-59页
     ·抗超自由度干扰的可行性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·性能仿真与分析第60-78页
     ·来波信号数不超过实际阵列天线自由度第61-64页
     ·PVABF-1 算法和 PVABF-2 算法的比较第64-67页
     ·抗超自由度干扰的性能第67-69页
     ·输入 SNR 对输出 SINR 的影响第69页
     ·输入 INR 对输出 SINR 的影响第69-71页
     ·快拍数对性能的影响第71-72页
     ·自由度分析第72-76页
     ·孔径扩展分析第76-77页
     ·算法复杂度分析第77-78页
     ·算法适用条件第78页
   ·小结第78-79页
第4章 虚拟天线波束形成抑制相干干扰方法第79-105页
   ·引言第79页
   ·相干干扰危害第79-84页
     ·相干信号源数学模型第79-80页
     ·相干信号源引起的秩损失问题第80-81页
     ·解相干算法第81-84页
   ·内插空间平滑(ISS)算法第84-87页
     ·内插虚拟天线配置形式第85-86页
     ·ISS 算法用于 DOA 估计第86-87页
     ·ISS 算法用于波束形成第87页
   ·改进的内插空间平滑(MISS)算法第87-94页
     ·MISS 算法第87-91页
     ·理论分析第91-94页
   ·性能仿真与分析第94-103页
     ·MISS 算法抑制相干干扰的性能第94-98页
     ·MISS 算法和 PVABF 算法的比较分析第98-102页
     ·不同子阵划分形式对 MISS 性能的影响第102-103页
   ·小结第103-105页
第5章 大区域内插变换虚拟天线波束形成方法第105-119页
   ·引言第105页
   ·多区域内插法第105-106页
   ·基于流形长度虚拟天线波束形成方法第106-111页
     ·阵列天线流形的微分几何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角度敏感原因分析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·基于流形长度虚拟天线波束形成方法第110-111页
   ·性能分析第111-117页
     ·无突发干扰的情况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·有突发干扰的情况第113-116页
     ·大变换步长情况第116-117页
   ·小结第117-119页
结论第119-123页
参考文献第123-135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5-137页
致谢第137页

论文共13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雷达信号细微特征分析与识别
下一篇:天线阵方向图综合的智能优化算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