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地球物理学论文--大地(岩石界)物理学(固体地球物理学)论文--地震学论文

历史地震震源参数估计方法与应用研究

摘要第1-11页
Abstract第11-13页
第一章 研究背景第13-33页
   ·引言第13-14页
   ·烈度数据点和烈度等震线图第14-16页
   ·历史地震震源参数估计方法综述第16-26页
     ·基于烈度分布几何特性的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基于衰减关系的方法第18-21页
     ·基于波场模拟拟合的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  ·基于现代小震空间分布的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烈度资料与其他资料结合第25-26页
   ·历史地震震源参数估计方法存在问题的讨论第26-31页
     ·参数估计方法所得震中的物理意义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方法使用的数据:烈度等震线图与烈度数据点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历史地震震源参数估计结果不确定性的表示方式:精度和多解性第28-30页
     ·历史地震震源参数估计方法的先验信息第30-31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思路第31-33页
第二章 参数估计方法数学基础第33-51页
   ·时域伪谱法原理简介第33-37页
   ·正态分布的贝叶斯决策论判别方程第37-41页
     ·烈度数据点空间分布特征第37-39页
     ·贝叶斯判别方程第39-41页
   ·模型选择和多模型统计推断方法简介第41-51页
     ·赤池信息准则(AIC)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多模型统计推断(MMI)第44-46页
     ·模型选择下限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模型选择频次第47-51页
第三章 初步估计发震断层走向的贝叶斯决策判定方法第51-67页
   ·引言第51-52页
   ·计算流程与数值恢复检测第52-56页
     ·计算流程第52页
     ·数值恢复检测第52-56页
   ·地震实例检测第56-63页
   ·讨论第63-65页
     ·与其它基于烈度数据估计断层走向方法的比较第63页
     ·发震断层走向与烈度分布关系的假设第63-64页
     ·判别曲线与烈度等震线的区别第64页
     ·误差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 ·烈度异常点和海岸线形态的影响第65页
   ·小结第65-67页
第四章 模型选择方法第67-89页
   ·模型选择方法计算流程第67-68页
   ·数值检测第68-78页
     ·设定参数数值恢复检测第68-73页
     ·烈度数据点空间分布影响检测第73-76页
     ·震源破裂方式识别检测第76-78页
   ·实例检测:2004年美国Parkfield6.0级地震第78-87页
   ·小结第87-89页
第五章 1882年河北深县6级地震震源参数估计第89-107页
   ·引言第89-91页
   ·烈度资料第91-93页
   ·贝叶斯决策论方法初步估计发震断层走向第93-96页
   ·模型选择方法估计震源参数第96-100页
   ·模型选择结果讨论第100-104页
   ·小结第104-107页
第六章 结论与展望第107-113页
   ·结论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·贝叶斯决策论估计发震断层走向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模型选择方法第108页
     ·1882年深县地震震源参数估计第108-109页
   ·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·进展第109页
     ·存在的问题第109-111页
   ·展望第111-113页
参考文献第113-125页
致谢第125-127页
作者简介第127-128页

论文共12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大陆中东部地区基于背景噪声的瑞利波层析成像
下一篇:低频事件的全球分布及汶川震前实例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