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|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农田生产潜力的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| 3 研究概述 | 第12-15页 |
| ·研究目标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| ·基础数据预处理 | 第13页 |
| ·中国农田生产潜力分布特征 | 第13页 |
| ·土地利用变化对农田生产潜力所产生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| 第15-32页 |
| 1 数据来源以及预处理 | 第15-18页 |
| ·数据来源 | 第15页 |
| ·Anusplin模型介绍以及气象数据处理 | 第15-17页 |
| ·Anusplin模型介绍 | 第15-16页 |
| ·气象要素值观测数据的预处理 | 第16-17页 |
| ·气象数据空间插值 | 第17页 |
| ·土地利用数据库构建及预处理 | 第17-18页 |
| 3 AEZ模型的概念和计算过程 | 第18-32页 |
| ·AEZ模型的概念 | 第18-19页 |
| ·AEZ模型的计算过程 | 第19-32页 |
| ·农业气候数据分析 | 第19-24页 |
| ·生物量计算 | 第24-27页 |
| ·CO_2施肥 | 第27页 |
| ·农业气候产量限制 | 第27-28页 |
| ·土壤适宜性 | 第28-30页 |
| ·地形适宜性 | 第30-31页 |
| ·农田生产潜力 | 第31-32页 |
| 第三章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| 第32-40页 |
| 1 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| 第32-33页 |
| 2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时空特征 | 第33-40页 |
| ·1995-2000中国农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时空特征 | 第33-36页 |
| ·2000-2005中国农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时空特征 | 第36-40页 |
| 第四章 LUCC过程对农田生产潜力影响 | 第40-54页 |
| 1 2005年中国农田生产潜力空间特征 | 第41-46页 |
| 2 LUCC过程影响下中国农田生产潜力变化的空间特征 | 第46-54页 |
| ·1995-2000年LUCC过程对农田生产潜力影响 | 第46-50页 |
| ·2000-2005年LUCC过程对农田生产潜力影响 | 第50-54页 |
| ·农田生产潜力增长区 | 第51-52页 |
| ·农田生产潜力减少区 | 第52-53页 |
| ·农田生产潜力稳定区 | 第53-54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| 1 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2 展望 | 第55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| 附表 | 第59-62页 |
| 致谢 | 第62-63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