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18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的现实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的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文献 | 第11-15页 |
·国外研究 | 第11-14页 |
·国内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 | 第15-16页 |
·航天产业涵盖的主要范畴 | 第15页 |
·航天产业的经济特性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·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美国航天产业市场 | 第18-23页 |
·美国航天工业的演变 | 第18-19页 |
·人造卫星及其运载工具 | 第18页 |
·载人航天 | 第18-19页 |
·深空探测 | 第19页 |
·美国航天产业的市场特征 | 第19-20页 |
·美国航天产业的市场管理 | 第20-23页 |
·总统与国会的职责 | 第21页 |
·国防部和NASA 的航天活动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美国航天产业市场结构 | 第23-28页 |
·美国航天产业市场内容 | 第23-24页 |
·美国航天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市场结构及其计量指标的选取 | 第24-25页 |
·对计量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| 第25页 |
·美国航天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 | 第25-28页 |
·进入壁垒 | 第26页 |
·合同管理机制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美国航天产业市场经济绩效 | 第28-39页 |
·一般产业市场绩效 | 第28页 |
·评价指标的确定 | 第28-30页 |
·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| 第29页 |
·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体系 | 第29-30页 |
·反映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体系 | 第30页 |
·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 | 第30页 |
·评价标准与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评价标准 | 第30页 |
·评价的具体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美国航天产业经济绩效实证研究 | 第31-35页 |
·明确各项指标得分及综合得分的计算方法 | 第31页 |
·确定各项指标的权数 | 第31-32页 |
·设置五档标准值 | 第32页 |
·标准值档次基础分值 | 第32-33页 |
·航天产业各项指标的实际值 | 第33页 |
·确定研究对象各项指标实际所处档次 | 第33页 |
·确定各项指标的功效函数 | 第33-34页 |
·确定各指标得分及综合得分 | 第34页 |
·美国航天产业综合绩效与美国制造业平均绩效的总体差距 | 第34-35页 |
·1998-2007 年美国航天产业各指标值的变化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美国航天产业经济绩效评价和结论 | 第37-39页 |
第五章 美国航天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| 第39-47页 |
·创新航天产业市场体系 | 第39-42页 |
·健全航天产品市场体系 | 第39-40页 |
·完善航天产业的机制 | 第40-41页 |
·完善适应市场机制要求的航天管理体系 | 第41-42页 |
·完善现代航天企业制度 | 第42-47页 |
·实现航天企业军民结合 | 第42-43页 |
·提升自主核心技术竞争力 | 第43-44页 |
·大力推动并购与重组 | 第44-45页 |
·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| 第45-47页 |
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