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洋隔水管涡激振动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海洋隔水管涡激振动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8页 |
·理论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实验研究 | 第13-15页 |
·数值模拟研究 | 第15-18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| 第18-20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8-19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涡激振动的理论基础 | 第20-34页 |
·涡的产生和脱落 | 第20-22页 |
·涡脱落产生的流体力 | 第22-26页 |
·升、阻力的产生 | 第22-23页 |
·升、阻力的力学特性 | 第23-26页 |
·涡的脱落频率及形态 | 第26-30页 |
·涡的脱落频率 | 第26-27页 |
·涡的脱落形态 | 第27-30页 |
·隔水管涡振动的响应模态分析 | 第30-33页 |
·理论自振频率的计算 | 第30-31页 |
·激发模态的预估 | 第31页 |
·模态叠加 | 第31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涡激振动的耦合数值模拟方法 | 第34-50页 |
·流固耦合简介 | 第34-35页 |
·控制方程 | 第35-36页 |
·流体力学控制方程 | 第35页 |
·结构动力学控制方程 | 第35-36页 |
·湍流及湍流模型 | 第36-37页 |
·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和数值处理技术 | 第37-40页 |
·数值模拟方法 | 第37-39页 |
·数值离散格式 | 第39-40页 |
·网格变形与控制策略 | 第40-42页 |
·近壁面和流固耦合交界面的处理策略 | 第42-43页 |
·近壁面处理 | 第42页 |
·流固耦合交界面的处理 | 第42-43页 |
·流固耦合问题的通用解决方案 | 第43-44页 |
·直接流固耦合求解 | 第43-44页 |
·多场交叉耦合求解 | 第44页 |
·ANSYS 流固耦合技术概述 | 第44-49页 |
·ANSYS 耦合场分析概述 | 第45-46页 |
·ANSYS 多场求解器简介 | 第46-47页 |
·使用ANSYS+CFX 实现流固耦合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四章 流固耦合模拟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| 第50-62页 |
·数值模型的建立 | 第51-52页 |
·网格划分 | 第52-54页 |
·软件和硬件资源简介 | 第54-57页 |
·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案可行性的验证 | 第57-61页 |
·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57页 |
·圆柱绕流的固定流场模拟 | 第57-59页 |
·涡激振动的流固耦合模拟 | 第59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五章 不同预紧力时隔水管涡激振动特性的耦合模拟 | 第62-77页 |
·不同预紧力时的流固耦合模拟结果 | 第62-76页 |
·隔水管振动的时间历程 | 第62-64页 |
·隔水管运动轨迹 | 第64-66页 |
·隔水管振型分析 | 第66-69页 |
·隔水管涡激振动时的流固耦合效果 | 第69-70页 |
·隔水管涡激振动对流场的扰动效果 | 第70-74页 |
·涡的脱落模式 | 第74-75页 |
·尾流区三维效应 | 第75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六章 实际尺寸隔水管涡激振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| 第77-93页 |
·模型建立 | 第77-78页 |
·涡激振动的流固耦合模拟结果 | 第78-92页 |
·隔水管的动力响应 | 第78-85页 |
·隔水管涡激振动时的流固耦合效果 | 第85-87页 |
·特定截面的流场特性 | 第87-91页 |
·尾流区三维效应 | 第91-9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第七章 全文总结 | 第93-95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93-94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94-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-10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| 第101-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