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·背景介绍 | 第11页 |
·相关工作及不足 | 第11-14页 |
·相关工作 | 第11-12页 |
·现状与不足 | 第12-14页 |
·FLASH 新技术的相关工作 | 第14-15页 |
·本文贡献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结构 | 第1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FLASH 平台上第三方屏幕解码器集成 | 第17-31页 |
·背景介绍 | 第17-18页 |
·相关工作 | 第18-20页 |
·工作难点 | 第20-21页 |
·工作原理 | 第21-25页 |
·工作框架 | 第21页 |
·屏幕流数据封装 | 第21-23页 |
·RMI 远程调用机制 | 第23页 |
·解码器嵌入实现 | 第23-25页 |
·实验评估与比较 | 第25-30页 |
·有效性测试 | 第25-27页 |
·码率测试与比较 | 第27-29页 |
·主观质量评测 | 第29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P2P 和FLASH P2P 介绍 | 第31-51页 |
·P2P 技术简介 | 第31-32页 |
·FLASH P2P 介绍 | 第32-35页 |
·RTMFP 协议 | 第32-33页 |
·Cirrus 及Flash P2P 技术演变 | 第33-34页 |
·安全设置 | 第34-35页 |
·FLASH P2P 原理 | 第35-41页 |
·Flash NAT 能力 | 第35-37页 |
·RTMFP Group 拓扑结构 | 第37-38页 |
·拓扑结构管理算法 | 第38-41页 |
·数据分发方式 | 第41-47页 |
·有向路由 | 第41-42页 |
·广播 | 第42-43页 |
·对象复制 | 第43-44页 |
·应用层多播 | 第44-47页 |
·直播解决方案 | 第47-50页 |
·Flash P2P API 比较 | 第47-48页 |
·直播方案 | 第48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FLASH P2P 性能分析 | 第51-89页 |
·相关工作 | 第51-52页 |
·PLANETLAB 介绍 | 第52-53页 |
·实验环境搭建 | 第53-56页 |
·实验系统结构 | 第53-54页 |
·在节点上运行Flash | 第54页 |
·批量控制与程序发布 | 第54-55页 |
·时间同步 | 第55页 |
·实验结果收集 | 第55-56页 |
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6页 |
·窗口参数调试 | 第56-59页 |
·发送节点窗口大小测试 | 第56-57页 |
·接收节点窗口大小测试 | 第57-59页 |
·静态测试 | 第59-72页 |
·实验设置 | 第59页 |
·平均数据延时 | 第59-61页 |
·P2P 传输与ping 延时比较 | 第61-62页 |
·启动时间 | 第62-63页 |
·平均丢包率 | 第63-64页 |
·上传和下载速率 | 第64-66页 |
·节点下载速率统计 | 第66-68页 |
·节点上传速率分布 | 第68-69页 |
·接收端控制开销 | 第69-70页 |
·带宽节省比 | 第70-71页 |
·发送端控制开销 | 第71页 |
·邻居结点数量 | 第71-72页 |
·拓扑结构测试 | 第72-75页 |
·动态测试 | 第75-87页 |
·实验设置 | 第75-76页 |
·节点加入与退出 | 第76页 |
·平均数据延时 | 第76-78页 |
·各延时的数据包百分比 | 第78页 |
·各节点平均丢包率 | 第78-79页 |
·节点下载与上传变化情况 | 第79-80页 |
·下载速率变化统计 | 第80-84页 |
·上传速率变化统计 | 第84-85页 |
·接受节点控制开销 | 第85-86页 |
·带宽节省比 | 第86-87页 |
·发送节点控制开销 | 第87页 |
·本章总结 | 第87-89页 |
第五章 FLASH P2P 直播系统原型 | 第89-98页 |
·FLASH P2P 相关工作 | 第89-90页 |
·系统介绍 | 第90-92页 |
·应用场景 | 第90-91页 |
·系统结构 | 第91-92页 |
·各模块机制 | 第92-94页 |
·FLVStreamLoader 模块 | 第92页 |
·P2PPubEngine 与P2PRecvEngine 模块 | 第92-93页 |
·PlayBuffer | 第93-94页 |
·FLVStreamPlayer 模块 | 第94页 |
·可用性测试 | 第94-95页 |
·性能测试 | 第95-9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7-98页 |
第六章 全文总结 | 第98-100页 |
·总结 | 第98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98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7页 |
致谢 | 第107-10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| 第108-109页 |
附件 | 第109-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