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2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二、研究现状综述 | 第9-10页 |
三、研究的方法 | 第10-11页 |
四、论文的框架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对私人主体的信息公开义务进行认定的背景 | 第12-15页 |
第一节 《联邦信息自由法》中相关规定的演变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相关争议出现的主要情形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认定标准之“功能等同”原则:以Soucie 案为起点 | 第15-28页 |
第一节 Soucie 案中的“功能等同”原则 | 第15-18页 |
一、Soucie 案的案情 | 第15-16页 |
二、法院的判决理由 | 第16-18页 |
三、确立的认定标准 | 第18页 |
第二节 后续案件对“功能等同”原则的发展和变化 | 第18-26页 |
一、发展和变化的后续案件 | 第19-20页 |
(一)Washington Research Project,Inc.案的发展 | 第19页 |
(二)Rocap 案的发展 | 第19-20页 |
二、“功能等同”原则的考量因素 | 第20-26页 |
(一)原初考量因素的发展:政府权力审查 | 第20-24页 |
(二)后续考量因素的并入:设立方式和组织架构审查 | 第24-26页 |
第三节 小结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认定标准之“实质控制”原则:以Forsham 案为标志 | 第28-43页 |
第一节 Forsham 案确立的“实质控制”原则 | 第28-34页 |
一、Forsham 案的案情 | 第28-29页 |
二、判决的多数意见 | 第29-31页 |
(一)法律明文规定的审查 | 第29-30页 |
(二)实质监督因素的审查 | 第30页 |
(三)对受资助者自治权的审查 | 第30-31页 |
三、确立的的认定标准 | 第31-32页 |
(一)资助不足以构成实质控制 | 第31-32页 |
(二)控制未达到实质程度 | 第32页 |
四、判决的反对意见 | 第32-34页 |
第二节 后续案件对“实质控制”原则的继承与发展 | 第34-40页 |
一、继承和发展的后续案件 | 第34-37页 |
(一) Irwin 案的继承与发展 | 第34-35页 |
(二) Railway Labor Executives' Ass'n 案的继承与发展 | 第35-37页 |
二、“实质控制”原则下的考量因素 | 第37-40页 |
(一)原初考量因素的发展 | 第37-38页 |
(二)后续考量因素的并入 | 第38-40页 |
第三节 来自学界的不同声音 | 第40-41页 |
第四节 小结 | 第41-43页 |
结语: 对中国问题的借鉴意义 | 第43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5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