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7-16页 |
·导言 | 第7-8页 |
·清代女词人研究概况 | 第8-11页 |
·作品整理 | 第8-9页 |
·理论研究 | 第9-11页 |
·熊琏研究综述 | 第11-16页 |
第一章 熊琏的生命历程与文学交游 | 第16-28页 |
·坎坷的一生 | 第16-17页 |
·文学交游 | 第17-28页 |
·亦师亦友的长辈 | 第18-26页 |
·同辈闺友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熊琏的文学创作及其艺术风格 | 第28-77页 |
·熊琏诗 | 第28-43页 |
·诗歌思想情感 | 第28-33页 |
·常见意象 | 第33-36页 |
·特殊意象下的核心思想:孤独 | 第36-40页 |
·精神的超脱与升华:游仙向往和对高洁精神的追步 | 第40-42页 |
·直指现实、直陈其情的诗歌风格 | 第42-43页 |
·熊琏词 | 第43-69页 |
·词作思想情感 | 第44-51页 |
·对爱情的向往和其隐晦体现 | 第51-56页 |
·怀才不遇和薄命意识的双重困扰 | 第56-61页 |
·熊琏词的艺术风格及手法 | 第61-69页 |
·熊琏的赋与文 | 第69-77页 |
·淡雅蕴藉的熊琏赋 | 第69-74页 |
·典故丰富的熊琏文 | 第74-77页 |
第三章 熊琏论诗词 | 第77-83页 |
·崇尚自然的审美观 | 第77-78页 |
·客观的评价标准 | 第78页 |
·诗画一体的意境论 | 第78-79页 |
·核心理论:性灵 | 第79-83页 |
·性灵切记模仿 | 第80页 |
·性灵可辅以人工 | 第80-81页 |
·情景的互现作用 | 第81-83页 |
结语 | 第83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3页 |
附录一 《闺秀词》和“茹雪山房刻本”收录词的补充和异同 | 第93-9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