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杂地表静校正方法研究及应用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12-21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| ·研究成果 | 第19-21页 |
| 第2章 静校正原理及方法 | 第21-62页 |
| ·复杂近地表特征 | 第21-25页 |
| ·山地 | 第21-22页 |
| ·黄土塬 | 第22-23页 |
| ·沙漠 | 第23-24页 |
| ·戈壁 | 第24-25页 |
| ·静校正基本概念 | 第25-31页 |
| ·参考基准面选择 | 第28-30页 |
| ·CMP 参考面选择 | 第30-31页 |
| ·静校正分类及方法原理 | 第31-55页 |
| ·表层调查校正 | 第33-35页 |
| ·高程静校正 | 第35页 |
| ·折射法静校正 | 第35-49页 |
| ·层析法静校正 | 第49-54页 |
| ·反射波静校正 | 第54-55页 |
| ·静校正效果评价 | 第55-6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| 第3章 初至波拾取方法研究 | 第62-76页 |
| ·初至波拾取现状 | 第62-63页 |
| ·初至波拾取方法 | 第63-73页 |
| ·自动拾取方法 | 第63-67页 |
| ·交互拾取方法 | 第67-68页 |
| ·约束拾取方法 | 第68-73页 |
| ·初至数据优化 | 第73页 |
| ·初至极值问题 | 第73-7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| 第4章 复杂地表折射法静校正研究 | 第76-106页 |
| ·复杂地表折射法研究目的 | 第76-78页 |
| ·简单近地表模型建立 | 第78-83页 |
| ·复杂近地表模型建立 | 第83-103页 |
| ·地表倾斜模型 | 第84-91页 |
| ·地表起伏模型 | 第91-96页 |
| ·折射面倾斜模型 | 第96-98页 |
| ·折射面起伏模型 | 第98-103页 |
| ·静校正计算及应用 | 第103-10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4-106页 |
| 第5章 静校正误差分析研究 | 第106-128页 |
| ·误差产生的原因 | 第106页 |
| ·校正量计算误差分析 | 第106-117页 |
| ·误差分析原理及意义 | 第106-108页 |
| ·粗略剥去风化层误差分析 | 第108-109页 |
| ·精确剥去风化层误差分析 | 第109-117页 |
| ·波场延拓静校正方法研究 | 第117-127页 |
| ·波场延拓校正的意义 | 第117-120页 |
| ·波场延拓校正方法 | 第120页 |
| ·波场延拓校正原理 | 第120-123页 |
| ·模型与实际数据试算 | 第123-1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27-128页 |
| 第6章 反射波静校正方法研究 | 第128-139页 |
| ·反射波静校正目的及意义 | 第128-129页 |
| ·反射波静校正方法分类 | 第129-137页 |
| ·模型道相关法 | 第129-130页 |
| ·能量准则法 | 第130页 |
| ·时差分解法 | 第130-132页 |
| ·混合优化法 | 第132-1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37-139页 |
| 第7章 静校正新方法研究 | 第139-148页 |
| ·两种静校正方法研究 | 第139页 |
| ·波形时间运算静校正 | 第139-143页 |
| ·相位调整静校正 | 第143-147页 |
| ·理论数据分析 | 第144-146页 |
| ·实际数据试算 | 第146-1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47-148页 |
| 结论 | 第148-151页 |
| 致谢 | 第151-1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52-158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1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