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3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外发展趋势 | 第14页 |
| ·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·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5页 |
| ·虚拟样机技术 | 第15-17页 |
| ·虚拟样机技术的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·虚拟样机技术与传统的 CAX(CAD/CAE/CAM)技术的比较 | 第16页 |
| ·农业机械采用虚拟样机技术设计的必要性 | 第16-17页 |
| ·ADAMS 软件简介 | 第17-22页 |
| ·关于 ADAMS | 第17-18页 |
| ·ADAMS 软件的计算方法 | 第18-2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| 第二章 棉花收获相关的技术 | 第23-27页 |
| ·棉株的特性 | 第23-24页 |
| ·棉株的植株特性 | 第23-24页 |
| ·棉铃的开放程度 | 第24页 |
| ·棉花的收获工艺 | 第24页 |
| ·与本课题相关的配套技术 | 第24-26页 |
| ·棉花育种技术 | 第24-25页 |
| ·棉花栽培技术 | 第25页 |
| ·配套的农业技术要求 | 第25-26页 |
| ·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第三章 水平摘锭工作过程中的基础理论分析 | 第27-39页 |
| ·水平摘锭式采棉滚筒工作原理 | 第27-28页 |
| ·水平摘锭的工作原理 | 第28-29页 |
| ·水平摘锭的理论分析 | 第29-38页 |
| ·水平摘锭工作过程分析 | 第29-31页 |
| ·水平摘锭工作中的力学分析 | 第31-37页 |
| ·水平摘锭的转速分析 | 第37页 |
| ·结论 | 第37-38页 |
| ·水平摘锭在采棉滚筒中的位置分析 | 第38页 |
| ·水平摘锭间距的确定 | 第38页 |
| ·水平摘锭数目的确定 | 第38页 |
| ·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第四章 水平摘锭建模的特点,主参数及关系 | 第39-48页 |
| ·概述 | 第39页 |
| ·水平摘锭的结构 | 第39-40页 |
| ·水平摘锭部件的建模 | 第40-47页 |
| ·水平摘锭的建模 | 第40-44页 |
| ·其它零件的建模 | 第44-46页 |
| ·水平摘锭部件的建模 | 第46-47页 |
| ·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五章 采棉滚筒虚拟样机的运动学分析 | 第48-58页 |
| ·采棉滚筒运动学分析理论基础 | 第48-51页 |
| ·采棉滚筒的运动轨迹方程 | 第48-49页 |
| ·采棉机采摘速比系数 | 第49-50页 |
| ·采摘速比系数的同步关系 | 第50-51页 |
| ·基于ADAMS 的采棉滚筒运动学分析 | 第51-57页 |
| ·采棉滚筒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51-53页 |
| ·采棉滚筒运动轨迹分析 | 第53-57页 |
| ·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| 第58-60页 |
| ·结论 | 第58页 |
| ·展望 | 第58-59页 |
| ·今后开展的工作 | 第59-60页 |
| 附表1 籽棉品级条件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2页 |
| 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