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预处理茶渣对废水重金属离子吸附特性和吸附机理研究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第1章 文章综述第10-17页
 1 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第10-11页
   ·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第10页
   ·重金属的危害第10-11页
 2 国内外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第11-12页
 3 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第12页
 4 生物材料吸附剂研究进展第12-14页
   ·生物吸附剂及其来源第12-13页
   ·生物吸附剂的吸附机理第13页
   ·影响生物吸附的因素第13页
   ·生物吸附模型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吸附热力学研究的主要模式第13页
     ·吸附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模式第13-14页
 5 茶叶用作生物吸附剂的研究进展第14-15页
   ·茶叶用做生物吸附剂的研究第14页
   ·改性茶渣用作生物吸附剂第14-15页
 6 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·预处理茶渣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和回收利用效果的初步研究第15页
   ·预处理茶渣对Cu~(2+)和Pb~(2+)吸附特性的研究第15页
   ·预处理茶渣对Cu~(2+)和Pb~(2+)吸附机理研究第15-16页
 7 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-17页
第2章 PTR对金属离子清除能力的初探第17-26页
 1 引言第17页
 2 材料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17-18页
   ·材料第17-18页
   ·试剂第18页
   ·仪器设备第18页
 3 试验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·材料制备第18页
   ·铅和铜标准储备溶液的制备第18-19页
   ·几种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清除效果比较第19页
   ·PTR对不同浓度金属离子的清除能力研究第19页
   ·PTR的再生性研究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解吸率研究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吸附剂的再生第20页
 4 试验结果与讨论第20-24页
   ·几种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清除效果比较第20-22页
   ·PTR对不同浓度金属离子的清除能力研究第22-24页
     ·PTR对不同浓度Pb~(2+)的清除能力研究第22-23页
     ·PTR对不同浓度Cu~(2+)的清除能力研究第23-24页
   ·解析率及再生性研究第24页
     ·解析率研究第24页
     ·吸附剂再生研究第24页
 5 小结第24-26页
第3章 预处理茶渣(PTR)对铅、铜的吸附行为研究第26-48页
 1 引言第26页
 2 材料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26-27页
   ·材料第26页
   ·试剂第26-27页
   ·仪器设备第27页
 3 试验方法第27-29页
   ·材料制备第27页
   ·铅和铜标准储备溶液配制第27页
   ·PTR对Pb~(2+)、Cu~(2+)的动态吸附试验第27-29页
     ·pH值对PTR吸附Pb~(2+)、Cu~(2+)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PTR吸附Pb~(2+)、Cu~(2+)的影响第28页
     ·时间对PTR吸附Pb~(2+)、Cu~(2+)的影响第28页
     ·添加量对PTR吸附Pb~(2+)、Cu~(2+)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粒径对对PTR吸附Pb~(2+)、Cu~(2+)的影响第29页
     ·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PTR吸附Pb~(2+)、Cu~(2+)的影响第29页
     ·共存离子对PTR吸附Pb~(2+),Cu~(2+)的影响第29页
 4 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9-46页
   ·pH值对PTR吸附Pb~(2+)、Cu~(2+)的影响第29-31页
   ·温度对PTR吸附Pb~(2+)、Cu~(2+)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·PTR吸附Pb~(2+)、Cu~(2+)的动力学分析第32-38页
   ·PTR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·粒径对PTR吸附Pb~(2+)和Cu~(2+)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·Pb~(2+)和Cu~(2+)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·Pb~(2+)和Cu~(2+)的Langmiur模型和Freudlich模型拟合第41-45页
   ·共存离子对PTR吸附Pb~(2+)和Cu~(2+)的影响第45-46页
 5 小结第46-48页
第4章 PTR对吸附Pb~(2+)和Cu~(2+)的吸附机理初步探索第48-56页
 1 前言第48页
 2 试验材料第48-49页
   ·主要材料第48页
   ·主要试剂第48页
   ·仪器设备第48-49页
 3 试验方法第49页
   ·表面零点(PZC)的测定第49页
   ·电镜扫描第49页
   ·红外图谱第49页
 4 结果与分析第49-54页
   ·表面零点的测定第49-50页
   ·SEM第50-52页
   ·红外图谱分析第52-54页
 5 小结第54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作者简介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神经细胞内钙系统的鲁棒性研究
下一篇:拟南芥RETARDED ROOT GROWTH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功能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