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理性透视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导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法院调解基本理论概述 | 第10-17页 |
第一节 法院调解的涵义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法院调解的社会化 | 第11-13页 |
第三节 法院调解的性质 | 第13-15页 |
第四节 法院调解的制度功能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| 第17-24页 |
第一节 美国的法院附设调解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澳大利亚的法院调解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日本的调停与诉讼上和解 | 第19-21页 |
第四节 台湾地区的调解与诉讼上和解 | 第21-23页 |
第五节 比较法考察的重要启示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困境 | 第24-31页 |
第一节 法院调解的梯形变化过程 | 第24-27页 |
第二节 我国法院调解的制度困境 | 第27-31页 |
第四章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理性建构 | 第31-39页 |
笫一节调解模式选择:调审分离 | 第31-34页 |
第二节 法院调解本质的重新塑造 | 第34-35页 |
第三节 理性看待高指标的调解率 | 第35-36页 |
第四节 建构规范化的法院调解程序 | 第36-37页 |
第五节 实现调解与诉讼的有序衔接 | 第37-38页 |
第六节 建构二元的法院调解保密性 | 第38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