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--冷藏运输论文

冷藏运输能耗分析与装备优化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4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4-24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4-16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-22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6-20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20-22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22-24页
第二章 冷藏运输及其能耗调查分析第24-41页
   ·国外冷藏运输现状第24-31页
     ·全球易腐食品产销统计第24-26页
     ·国外冷藏运输的发展与现状第26-29页
     ·简要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·我国铁路冷藏运输现状调查与分析第31-36页
     ·铁路冷藏运输装备发展第31-32页
     ·铁路冷藏运输装备现状第32-34页
     ·铁路冷藏运输工具运用状况第34-36页
     ·铁路冷藏运输发展分析第36页
   ·我国铁路冷藏运输能耗调查与分析第36-40页
     ·冷藏运输装备能耗统计第37-39页
     ·冷藏运输装备能耗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·小结第40-41页
第三章 冷藏运输能耗计算体系的分析与确定第41-53页
   ·能耗计算方法发展与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  ·稳态传热计算时期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准稳态传热计算时期第42-43页
     ·非稳定传热计算时期第43页
     ·存在问题及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·能耗计算方法的确定第44-46页
     ·计算方法的选择第44-45页
     ·研究体系的确定第45-46页
   ·能耗计算体系的确定第46-51页
     ·外部假设条件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气象模型第47页
     ·围护结构外表面热平衡模型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围护结构传热模型第48页
     ·围护结构内表面热平衡模型第48-50页
     ·制冷系统性能模型第50页
     ·车内空气热平衡模型第50-51页
   ·小结第51-53页
第四章 冷藏运输专用气象模型及渗风气流模型第53-76页
   ·冷藏运输专用气象模型第53-69页
     ·冷藏运输气象模型数据来源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冷藏运输外界气温模型第54-58页
     ·冷藏运输辐射模型的分析与确定第58-60页
     ·冷藏运输辐射模型的计算与分析第60-66页
     ·太阳辐射天气状况判断模型第66-69页
   ·渗风气流模型第69-75页
     ·空气渗透概念第69-70页
     ·冷藏运输装备渗风机理第70-75页
     ·简要分析第75页
   ·小结第75-76页
第五章 冷藏运输装备围护结构热平衡模型第76-102页
   ·冷藏运输装备围护结构外表面热平衡模型第76-86页
     ·参数分析第76-77页
     ·对流换热系数第77-80页
     ·天空温度第80-81页
     ·地面温度第81页
     ·角系数第81-82页
     ·外表面热平衡模型的简化第82页
     ·外表面热平衡模型的计算与分析第82-86页
   ·冷藏运输装备围护结构传热模型第86-101页
     ·围护结构传热计算方法分析与选择第86-91页
     ·反应系数法第91-94页
     ·铁路冷藏车围护结构特性研究第94-95页
     ·反应系数的分析与确定第95-101页
   ·小结第101-102页
第六章 冷藏运输能耗计算与分析第102-151页
   ·热平衡模型的综合计算第102-106页
   ·模型的验证第106-116页
     ·太阳辐射的ANSI/ASHRAE Standard验证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·热平衡模型的ANSI/ASHRAE Standard综合验证第110-116页
   ·季节影响第116-119页
   ·辐射影响第119-123页
   ·运行速度影响第123-127页
   ·渗风影响第127-128页
   ·围护结构传热影响第128-130页
   ·食品呼吸热影响第130-132页
   ·内外温差对能耗影响度的试验分析第132-135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案第133页
     ·试验记录及分析第133-135页
     ·节能分析第135页
   ·预冷影响第135-139页
     ·预冷影响分析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案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·试验记录及分析第137-139页
     ·节能分析第139页
   ·其他影响因素第139-140页
   ·香蕉运输综合试验第140-148页
     ·试验对象的选择第140页
     ·试验样品第140-141页
     ·试验过程第141-142页
     ·试验记录第142-146页
     ·试验结果分析第146-148页
   ·能耗分析第148-150页
   ·小结第150-151页
第七章 冷藏运输装备风道优化设计研究第151-210页
   ·B_(10)铁路冷藏车风道设计计算模型及求解第151-168页
     ·设计思路第151页
     ·设计方法第151-152页
     ·设计模型第152-153页
     ·模型求解第153-164页
     ·边界条件的处理第164-168页
   ·B_(10)铁路冷藏车车厢出风口位置的选择第168-193页
     ·设计步骤第168-174页
     ·空车条件下车厢送风口均匀分布情况模拟第174-177页
     ·重车条件下车厢送风口均匀分布情况模拟第177-180页
     ·重车条件下车厢送风口位于车厢后2/3部分情况模拟第180-183页
     ·重车条件下车厢送风口位于车厢后1/2部分情况模拟第183-186页
     ·重车条件下车厢送风口位于车厢后1/3部分情况模拟第186-189页
     ·车厢送风口位置的分析与确定第189-193页
   ·B_(10)铁路冷藏车风道变径设计研究第193-202页
     ·无变径条件下风道仿真第193-195页
     ·风道变径设计第195-202页
   ·冷藏运输装备其他节能优化设计初探第202-209页
     ·大门空气幕的设立第202-203页
     ·发泡工艺的改进第203-205页
     ·下送上回送风方式的采用第205页
     ·新型制冷机组的选择第205-206页
     ·空气-空气换热器在通风中的应用第206-209页
   ·小结第209-210页
第八章 结论与后续工作第210-213页
   ·结论及创新点第210-211页
   ·后续工作第211-213页
参考文献第213-223页
附录 冷藏运输技术条件综合仿真试验台的设计与建设第223-249页
 F.1 试验台建设的必要性第223-224页
 F.2 试验台的设计第224-237页
  F.2.1 冷藏运输单元外部环境的模拟第224-227页
  F.2.2 冷藏运输单元的模拟第227-231页
  F.2.3 试验台监测系统第231页
  F.2.4 试验台电气控制第231-237页
 F.3 试验台性能检测第237-247页
  F.3.1 测试标准和项目的选择第237-238页
  F.3.2 外部环境模拟控制单元制冷、制热性能试验第238-240页
  F.3.3 外部环境模拟控制单元风速模拟试验第240-241页
  F.3.4 内部冷藏运输单元气密性试验第241-242页
  F.3.5 内部冷藏运输单元漏热试验第242-244页
  F.3.6 内部冷藏运输单元制冷性能试验第244-245页
  F.3.7 内部冷藏运输单元气体成分调节试验第245-247页
  F.3.8 内部冷藏运输单元其他试验第247页
 F.4 小结第247-249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249-252页
致谢第252页

论文共2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山东省主要传染病流行趋势及其预测的研究
下一篇:甲醛和苯乙烯DNA加合特性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