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特征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1 导言 | 第8-11页 |
·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| 第8-9页 |
·本文的研究思路、框架和方法 | 第9页 |
·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| 第9-11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1-24页 |
·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简述 | 第11-14页 |
·国外学者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学者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研究 | 第12-14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研究述评 | 第14-24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概念界定 | 第14-15页 |
·影响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因素 | 第15-16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经济动因 | 第16-18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经济效应 | 第18-20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模式研究 | 第20-21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特征和趋势 | 第21-23页 |
·尚待研究的问题展望 | 第23-24页 |
3 当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特征分析 | 第24-45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4-26页 |
·服务业及其分类 | 第24-26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定义 | 第26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客体特征 | 第26-33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流 | 第26-29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行业结构发生变化 | 第29-31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 | 第31-32页 |
·小结 | 第32-33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主体特征 | 第33-37页 |
·以发达国家为首的跨国公司主导了服务业国际转移 | 第33-35页 |
·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加入服务业转移行列 | 第35-37页 |
·小结 | 第37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方式特征 | 第37-41页 |
·当前服务业国际转移方式多样化 | 第37-39页 |
·服务业国际外包趋向于近海外包 | 第39-40页 |
·跨国兼并和非股权化日渐活跃 | 第40-41页 |
·小结 | 第41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空间分布特征 | 第41-43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空间分布由集中趋向均衡 | 第41-42页 |
·形成了三大主要承对接地区板块 | 第42-43页 |
·小结 | 第43页 |
·网络型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形成 | 第43-45页 |
4 当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特征形成的成因分析 | 第45-55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特征形成的时代背景 | 第45-46页 |
·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分工 | 第45-46页 |
·知识经济时代 | 第46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特征形成的外在动因 | 第46-50页 |
·全球市场环境的宽松和开放 | 第47页 |
·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 | 第47-48页 |
·信息技术的发展 | 第48-49页 |
·新兴发展国劳动力素质不断上升 | 第49-50页 |
·服务业国际转移特征形成的内在动因 | 第50-54页 |
·服务业竞争加剧 | 第50-51页 |
·跨国公司成本和利润驱动 | 第51-53页 |
·追求核心竞争力 | 第53-54页 |
·网络型服务业国际转移形成的成因 | 第54-55页 |
5 当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特征所带来的影响分析 | 第55-65页 |
·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·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 | 第55-56页 |
·优化全球经济资源配置 | 第56页 |
·加剧服务业市场整合与企业重组 | 第56-57页 |
·对发展程度不同国家的影响 | 第57-60页 |
·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·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| 第60-65页 |
·对中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| 第60-63页 |
·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| 第63-65页 |
6 我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 | 第65-77页 |
·我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现状 | 第65-72页 |
·我国吸收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 | 第65-67页 |
·我国承接服务业国际外包的现状 | 第67-69页 |
·我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69-72页 |
·中国承接好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对策 | 第72-77页 |
·稳定开放我国服务业市场 | 第72-73页 |
·改善服务业投资的软环境 | 第73-74页 |
·加大服务业人力资本投入 | 第74-75页 |
·推进目标城市的数字化建设 | 第75页 |
·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承接服务业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2页 |
后记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