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前言 | 第1-39页 |
| 1. 硒的理化性质 | 第10页 |
| 2. 硒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| 第10-13页 |
| 3. 硒的生物学效应 | 第13-14页 |
| 4. 硒代谢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| 5. 硒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| 第17-31页 |
| 6. 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31-38页 |
| 7.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和创新点 | 第38-39页 |
| 材料与方法 | 第39-46页 |
| 1 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 | 第39-40页 |
| 1.1 亚硒酸钠在雏鸭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| 第39页 |
| 1.2 亚硒酸钠在雏鸭体内毒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| 第39页 |
| 1.3 亚硒酸钠在雏鸭体内毒理学的研究 | 第39-40页 |
| 2 实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| 第40页 |
| 3 实验主要的仪器与材料 | 第40-42页 |
| 3.1 实验动物 | 第40页 |
| 3.2 实验药品 | 第40-41页 |
| 3.3 实验仪器 | 第41-42页 |
| 4 实验研究的项目与方法 | 第42-45页 |
| 4.1 临床症状检查 | 第42页 |
| 4.2 病理组织学检查 | 第42页 |
| 4.3 实验室检查 | 第42页 |
| 4.4 抗氧化功能检查 | 第42-43页 |
| 4.5 自由基的测定 | 第43页 |
| 4.6 硒含量的测定 | 第43页 |
| 4.7 细胞凋亡的研究 | 第43-44页 |
| 4.8 细胞因子的检查 | 第44-45页 |
| 4.9 甲状腺功能的检查 | 第45页 |
| 5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| 第45-46页 |
| 实验结果 | 第46-94页 |
| 1 亚硒酸钠在健康雏鸭血液和组织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| 第46-52页 |
| 1.1 亚硒酸钠在健康雏鸭血液中的动力学特征 | 第46-48页 |
| 1.2 亚硒酸钠在健康雏鸭组织中的动力学特征 | 第48页 |
| 1.3 健康雏鸭血液组织间硒浓度的相关回归分析 | 第48-52页 |
| 2 亚硒酸钠在低硒雏鸭血液和组织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| 第52-58页 |
| 2.1 雏鸭低硒模型的复制 | 第52页 |
| 2.2 亚硒酸钠在低硒雏鸭血液中的动力学特征 | 第52-54页 |
| 2.3 亚硒酸钠在低硒雏鸭组织中的动力学特征 | 第54页 |
| 2.4 低硒雏鸭血液组织间硒浓度的相关回归分析 | 第54-58页 |
| 3 亚硒酸钠在雏鸭血液和组织中毒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| 第58-64页 |
| 3.1 亚硒酸钠在雏鸭血液中的动力学特征 | 第58-60页 |
| 3.2 亚硒酸钠在雏鸭组织中的动力学特征 | 第60-64页 |
| 4 雏鸭硒中毒毒理学的研究 | 第64-94页 |
| 4.1 雏鸭硒中毒模型的复制 | 第64-80页 |
| 4.2 硒中毒对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 | 第80-83页 |
| 4.3 硒中毒对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 | 第83-85页 |
| 4.4 硒中毒对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| 第85-87页 |
| 4.5 硒中毒对甲状腺代谢影响的研究 | 第87-88页 |
| 4.6 硒中毒诱导肝细胞凋亡的研究 | 第88-94页 |
| 分析与讨论 | 第94-120页 |
| 1 亚硒酸钠在雏鸭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 | 第94-100页 |
| 1.1 亚硒酸钠在雏鸭血液中的代谢动力学特征 | 第94-98页 |
| 1.2 亚硒酸钠在雏鸭组织中的代谢动力学特征 | 第98-99页 |
| 1.3 亚硒酸钠在雏鸭体内的多剂量给药参数和给药方案 | 第99-100页 |
| 2 亚硒酸钠在雏鸭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特征 | 第100-103页 |
| 2.1 亚硒酸钠在雏鸭血液中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特征 | 第100-103页 |
| 2.2 亚硒酸钠在雏鸭组织中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特征 | 第103页 |
| 3 雏鸭硒中毒诊断的建立 | 第103-104页 |
| 4 雏鸭硒中毒分子机理的研究 | 第104-120页 |
| 4.1 硒中毒对自由基代谢影响和抗氧化系统损伤的机理 | 第104-107页 |
| 4.2 硒中毒对肝功能损伤的机理 | 第107-112页 |
| 4.3 硒中毒对免疫系统损伤的机理 | 第112-114页 |
| 4.4 硒中毒对神经系统损伤的机理 | 第114-115页 |
| 4.5 硒中毒对泌尿生殖系统损伤的机理 | 第115-116页 |
| 4.6 硒中毒对甲状腺素代谢影响的机理 | 第116-117页 |
| 4.7 硒中毒致发贫血的机理 | 第117-118页 |
| 4.8 小结 | 第118-120页 |
| 结论 | 第120-12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2-131页 |
| 致谢 | 第131-1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