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临床学论文--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--妇产科论文

隔药灸脐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

引言第1-11页
临床研究第11-22页
 一、 一般资料第11-15页
  (一) 病例选择第11-12页
  (二) 一般情况第12-15页
 二、 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(一) 治疗方法第15页
  (二) 观察指标第15页
  (三) 疗效评定标准第15-16页
  (四) 统计学处理方法第16页
 三. 治疗结果第16-20页
  (一) 两组痛经患者的总疗效第16页
  (二)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第16-17页
  (三) 两组治疗前后BBT改善情况第17页
  (四) 两组治疗前后病情程度综合评分改善情况第17-18页
  (五) 两组治疗前后FSH、LH、PRL、E_2、P、T的变化第18页
  (六) 隔药灸脐组不同疗程疗效分析第18页
  (七) 隔药灸脐组年龄与疗效的关系第18-19页
  (八) 隔药灸脐组病程与疗效的关系第19页
  (九) 隔药灸脐组疗效与病情轻重的关系第19页
  (十) 隔药灸脐组疗效与辨证分型的关系第19-20页
 四、 典型病例第20-22页
讨论第22-30页
 一、 痛经发病机理探讨第22-25页
  (一) 祖国医学的认识第22-23页
  (二) 现代医学的认识第23-25页
 二、 疗效机理探讨第25-30页
  (一) 神阙穴的穴位作用第25-27页
  (二) 药物作用第27-28页
  (三) 穴位与药物的综合作用第28-30页
结语第30-31页
参考文献第31-33页
附: 综述第33-40页
 近十年来针灸治疗痛经概况第33-40页
致谢第40页

论文共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心包俞募配穴协同拮抗作用的临床研究
下一篇:针刺足厥阴经穴(太冲)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颅内动脉相关性影响及针刺后时效关系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