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ANSYS的XG958轮式装载机前后车架结构分析与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·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装载机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| 第12-15页 |
·国内外装载机的发展概况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外装载机的发展趋势 | 第14-15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有限元法和ANSYS概述 | 第16-26页 |
·有限元法简介 | 第16-17页 |
·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| 第16页 |
·有限元法的特点 | 第16-17页 |
·有限元分析的弹性力学理论基础 | 第17-22页 |
·弹性力学的基本控制方程 | 第17-21页 |
·弹性力学的一般原理 | 第21-22页 |
·ANSYS软件简介 | 第22-26页 |
·ANSYS的发展与特点 | 第22-23页 |
·ANSYS的功能简介 | 第23-24页 |
·ANSYS的结构简介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装载机车架的载荷计算 | 第26-39页 |
·XG958轮式装载机的简介 | 第26-27页 |
·装载机的工作装置 | 第27-28页 |
·轮式装载机的工作过程 | 第28-32页 |
·计算工况的确定 | 第32-33页 |
·装载机车架载荷的计算 | 第33-38页 |
·装载机车架的基本结构 | 第33-34页 |
·车架的载荷计算 | 第34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装载机车架的有限元分析 | 第39-59页 |
·有限元分析的基本过程 | 第39-40页 |
·装载机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40-43页 |
·车架实体模型的建立 | 第40页 |
·定义单元类型 | 第40页 |
·定义材料属性 | 第40页 |
·划分网格 | 第40-41页 |
·施加载荷及边界条件 | 第41-43页 |
·前后车架的有限元分析 | 第43-58页 |
·水平插入正载工况 | 第43-44页 |
·水平插入偏载工况 | 第44-46页 |
·倾覆掘起正载工况 | 第46-47页 |
·倾覆掘起偏载工况 | 第47-49页 |
·最大掘起力正载工况 | 第49-50页 |
·最大掘起力偏载工况 | 第50-52页 |
·动臂最大掘起力正载工况 | 第52-53页 |
·动臂最大掘起力偏载工况 | 第53-55页 |
·最大掘起力与水平插入正载联合工况 | 第55-56页 |
·最大掘起力与水平插入偏载联合工况 | 第56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前后车架的形状布局优化 | 第59-79页 |
·装载机车架的形状布局优化 | 第59-62页 |
·前后车架的形状结构改进 | 第59-61页 |
·前后车架的减重 | 第61-62页 |
·形状布局优化后前后车架的有限元分析 | 第62-77页 |
·水平插入正载工况 | 第62-64页 |
·水平插入偏载工况 | 第64-65页 |
·倾覆掘起正载工况 | 第65-67页 |
·倾覆掘起偏载工况 | 第67-68页 |
·最大掘起力正载工况 | 第68-70页 |
·最大掘起力偏载工况 | 第70-71页 |
·动臂最大掘起力正载工况 | 第71-73页 |
·动臂最大掘起力偏载工况 | 第73-74页 |
·最大掘起力与水平插入正载联合工况 | 第74-76页 |
·最大掘起力与水平插入偏载联合工况 | 第76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9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79-81页 |
·结论 | 第79-80页 |
·展望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3页 |
在学研究成果 | 第83-84页 |
致谢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