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海东北部中生界发育特征与盆地分析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9-16页 |
| ·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、意义 | 第9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2-13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| ·主要成果与认识 | 第14-15页 |
| ·论文取得的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| 第2章 南海东北部区域构造背景 | 第16-36页 |
| ·区域构造 | 第16-23页 |
| ·中生代区域构造运动和其控盆作用 | 第23-33页 |
| ·华南中生代岩浆活动 | 第33-36页 |
| 第3章 南海北部东沙海域中生代地层格架 | 第36-42页 |
| ·地震层序划分和地层标定 | 第36-39页 |
| ·东沙海域中生界地层格架 | 第39-42页 |
| 第4章 南海东北部中生界分布及发育特征 | 第42-61页 |
| ·粤中-粤东沉降区(Ⅰ区) | 第42-43页 |
| ·珠江口-澎湖隆起区(Ⅱ区) | 第43-46页 |
| ·潮汕-高雄陆缘坳陷带(Ⅲ区) | 第46-54页 |
| ·陆坡笔架海槽(Ⅳ区) | 第54-55页 |
| ·笔架深海盆(Ⅴ区) | 第55-58页 |
| ·古生界隆起区(Ⅵ区) | 第58-59页 |
| ·中生代盆地原型分析 | 第59-61页 |
| 第5章 南海东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 | 第61-68页 |
| ·陆间海扩张阶段(晚三叠世—早侏罗世) | 第62-64页 |
| ·陆-陆软碰撞阶段(中—晚侏罗世) | 第64-65页 |
| ·古太平洋NNW 向斜向挤压阶段(白垩纪) | 第65-68页 |
| 第6章 结论 | 第68-70页 |
| 致谢 | 第70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