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绛云楼题跋》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一、引言 | 第14-15页 |
二、钱谦益的生平 | 第15-19页 |
三、钱谦益的著述 | 第19-25页 |
(一) 钱谦益的主要著述 | 第19-23页 |
1、《初学集》 | 第19页 |
2、《有学集》 | 第19-20页 |
3、《投笔集》 | 第20页 |
4、《列朝诗集》 | 第20-21页 |
5、《吾炙集》 | 第21页 |
6、《国初群雄事略》 | 第21-22页 |
7、《东山酬和集》 | 第22页 |
8、《钱注杜诗》 | 第22-23页 |
9、《绛云楼书目》 | 第23页 |
(二) 钱谦益其他著述 | 第23-25页 |
四、《绛云楼题跋》的编纂 | 第25-28页 |
(一) 题跋体概述 | 第25-26页 |
(二) 《绛云楼题跋》的编纂 | 第26-28页 |
五、《绛云楼题跋》的考订成就 | 第28-34页 |
(一) 对作者的考订 | 第28页 |
(二) 对人物籍贯的考订 | 第28-29页 |
(三) 对史实的考订 | 第29-31页 |
(四) 对地名的考订 | 第31页 |
(五) 对人物履历的考订 | 第31-32页 |
(六) 对错误评论的考订 | 第32页 |
(七) 对旧注的新解 | 第32-34页 |
六、《绛云楼题跋》的藏书史料价值 | 第34-41页 |
(一) 藏书来源 | 第34-38页 |
1、借抄 | 第34-35页 |
2、受赠 | 第35-36页 |
3、购买 | 第36-38页 |
(二) 保存人物资料 抒发个人情感 | 第38-41页 |
七、《绛云楼题跋》的版本学价值 | 第41-59页 |
(一) 钱谦益的善本观 | 第41-51页 |
1、注重古籍外观形式之美 | 第41-44页 |
(1) 纸墨 | 第42页 |
(2) 装潢 | 第42-43页 |
(3) 名家题跋 | 第43页 |
(4) 刀法字体 | 第43页 |
(5) 书法 | 第43-44页 |
2、注重古籍内容的完善 | 第44-48页 |
(1) 足本 | 第44-46页 |
①篇卷足 | 第44-45页 |
②内容全 | 第45-46页 |
(2) 句读准确 | 第46页 |
(3) 内容可读 | 第46-47页 |
(4) 校注精审 | 第47-48页 |
3、偏好宋元旧本 | 第48-50页 |
4、无民族偏见的开放善本观 | 第50-51页 |
(二) 版本鉴定的方法 | 第51-57页 |
1、看款识 | 第51页 |
2、看卷尾落款时间 | 第51-53页 |
3、看跋尾 | 第53页 |
4、考官职署衔时限 | 第53-55页 |
5、考内容优劣 | 第55页 |
6、看行款体式 | 第55-56页 |
7、辨名人手书 | 第56页 |
8、看图像 | 第56-57页 |
(三) 其他版本学思想 | 第57-59页 |
八、《绛云楼题跋》的校勘学价值 | 第59-61页 |
九、《绛云楼题跋》的文学理论价值 | 第61-66页 |
十、《绛云楼题跋》的史学价值 | 第66-71页 |
(一) 关于修史之难 | 第66-68页 |
(二) 关于孔子、司马迁、班固修史的评价 | 第68页 |
(三) 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认识 | 第68-69页 |
(四) 修史的态度 | 第69-71页 |
结语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著作 | 第74-75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