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土地法论文

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研究--以成都市锦江、温江、龙泉驿为例的实证分析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1. 前言第9-26页
   ·文献综述第10-23页
     ·研究范围的界定第10-13页
     ·海外土地整理的历史发展、立法现状和研究动态第13-20页
     ·国内土地整理的历史发展、立法现状和研究动态第20-23页
   ·研究进路和研究框架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与时空定位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第24页
   ·主要研究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·创新和不足之处第25-26页
2. 成都市锦江、温江、龙泉驿区土地整理的实践第26-41页
   ·成都市锦江、温江、龙泉驿三区的土地整理模式第27-32页
     ·锦江区土地整理的基本模式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温江区土地整理的基本模式第29-30页
     ·龙泉驿区土地整理的基本模式第30-32页
   ·三区土地整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32-41页
     ·土地整理主体不明,阻碍土地整理的发展第32-35页
     ·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约集体经济组织主体作用的发挥第35-38页
     ·土地整理的程序亟待完善第38-39页
     ·以“三个集中”为导向的土地综合整理中配套制度建设滞后第39-41页
3. 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第41-52页
   ·土地整理法的法律属性第42-45页
     ·土地整理法的调整对象第43页
     ·土地整理法的调整方法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土地整理法的社会本位第44-45页
   ·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的立法目标第45-46页
     ·保障土地整理依法有序进行第45页
     ·指导土地整理中的产权调整第45-46页
     ·明确土地整理的具体操作程序第46页
     ·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第46页
   ·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第46-52页
     ·依法整理原则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原则第48页
     ·土地可持续发展原则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因地制宜原则第49-50页
     ·依据规划科学整理原则第50-52页
4. 我国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的立法构想第52-64页
   ·土地整理法的立法层次与立法体例第52-54页
     ·土地整理法的立法层次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土地整理法的立法体例第53-54页
   ·《农地整理法》的基本框架第54-62页
     ·总则第54-55页
     ·整理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第55-57页
     ·农地整理的程序第57-60页
     ·农地整理的产权调整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农地整理的法律责任第61-62页
   ·《农地整理法》的配套制度第62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9页
后记第69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内容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研究
下一篇: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