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辽盆地白垩纪中期最大湖侵的古生物与古环境响应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1 前言 | 第10-14页 |
| ·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·完成工作量 | 第13-14页 |
| 2 区域地质概况与研究成果 | 第14-24页 |
| ·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4-16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6-24页 |
| ·湖相介形虫古生态学 | 第16-19页 |
| ·古湖泊学 | 第19-22页 |
| ·大陆红层与暗色泥岩成因 | 第22页 |
| ·近海盆地的海陆沟通事件 | 第22-24页 |
| 3 研究材料与方法 | 第24-28页 |
| ·野外采样 | 第24页 |
| ·室内工作 | 第24-28页 |
| ·介形虫化石的处理及鉴定 | 第24-25页 |
| ·有机碳分析 | 第25页 |
| ·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分析 | 第25页 |
| ·岩石热解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·微量元素分析 | 第26页 |
| ·气相色谱、色谱质谱分析 | 第26-28页 |
| 4 姚家组上部—嫩江组下部生物地层特征 | 第28-37页 |
| ·姚家车站剖面 | 第28-31页 |
| ·后金沟剖面 | 第31-32页 |
| ·微体化石组合特征 | 第32-37页 |
| ·介形类化石组合特征 | 第32-35页 |
| ·叶肢介化石组合 | 第35页 |
| ·孢粉化石组合 | 第35-37页 |
| 5 姚家组—嫩江组界线 | 第37-40页 |
| ·界线上下的岩性及化石组合特征 | 第37-38页 |
| ·对嫩江阶的厘定 | 第38-40页 |
| 6 介形类古生态特征及壳体氧碳同位素 | 第40-48页 |
| ·介形类古生态特征 | 第40-43页 |
| ·壳体氧碳同位素 | 第43-48页 |
| ·样品及测试结果 | 第43-45页 |
| ·对古环境及古气候的反映 | 第45-48页 |
| 7 地球化学特征 | 第48-55页 |
| ·有机碳及岩石热解分析 | 第48-51页 |
| ·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初步研究 | 第51-52页 |
| ·与青山口组/姚家组界限上下有机地化的对比研究 | 第52-55页 |
| 8 最大湖侵期的古湖泊学特征及湖海沟通事件 | 第55-63页 |
| 结论及存在问题 | 第63-65页 |
| 主要结论 | 第63页 |
| 存在问题 | 第63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2页 |
| 附录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