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民事诉讼法论文

论缺席审判制度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引言第10-11页
第一章 缺席审判制度概述第11-16页
 第一节 缺席审判制度及相关概念第11-13页
  一、"缺席"的概念第11-12页
  二、缺席审判的界定第12-13页
 第二节 缺席审判制度的历史考察第13-16页
  一、缺席审判制度的历史发展第13-14页
  二、缺席判决主义与一方辩论主义的分析比较第14-16页
第二章 缺席审判制度的正当性依据第16-21页
 一、通过正当程序获得裁判的正当性第16-17页
 二、对当事人参与机会的保障与缺席审判制度的正当性第17-18页
 三、诉讼效益与缺席审判制度的正当性第18-21页
第三章 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立法现状和缺陷第21-28页
 第一节 我国现阶段缺席审判制度的立法现状第21页
 第二节 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特征第21-23页
  一、我国缺席审判制度与缺席判决主义立法模式的区别第22页
  二、我国缺席审判制度与一方辩论主义立法模式的区别第22-23页
 第三节 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缺陷第23-28页
  一、立法条文简陋,技术粗糙,缺乏可操作性第23-24页
  二、对原被告缺席的情况区别对待,违背了平等原则第24页
  三、缺席判决由法官主动依职权做出,违背了处分原则第24-25页
  四、深受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,错误理解缺席判决的功能第25页
  五、对于客观真实的追求,使得法官不得不主动依职权调查取证,从而失去了中立的地位第25-26页
  六、在我国缺席审判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,错案责任追究制对法官审理缺席案件的负面影响第26页
  七、救济手段单一,可能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产生侵害第26-28页
第四章 完善我国缺席审判制度基本构想第28-41页
 第一节 缺席审判模式的选择及理由第28-30页
  一、缺席审判模式的选择第28页
  二、模式选择的理由第28-30页
 第二节 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具体构架第30-41页
  一、任何一方当事人缺席,都应当平等适用缺席审判制度第30-32页
  二、应当明确规定缺席审判的适用范围,增加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第32-34页
  三、缺席审判程序的程序选择权应当赋予到席方当事人,而不是直接由法官依职权启动第34页
  四、明确当事人缺席的正当理由第34-35页
  五、缺席审判程序的适用第35-37页
  六、缺席审判中的相关情形第37-41页
结语第41-42页
参考书目第42-44页
致谢第44页

论文共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分形的图像压缩研究
下一篇: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长期随访观察